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和培育机制探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和培育机制探究

ID:6084118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和培育机制探究_第1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和培育机制探究_第2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和培育机制探究_第3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和培育机制探究_第4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和培育机制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和培育机制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和培育机制探究  摘要:把握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走出一条符合地方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之路,需要有良好的机制作保障。本文通过对滨湖区新兴产业发展形状及趋势的分析,初步提出了符合滨湖区发展特色的保障机制。关键词:滨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趋势机制“十二五”时期,是无锡市滨湖区经济社会从“初步转型”向脱胎换骨式“全面转型”的重要阶段,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下,抢抓机遇、跨越发展,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滨湖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概述(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先导性、支柱性的

2、产业7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大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形成江苏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增长点《江苏省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明确提出,发展新兴产业按照加快发展、三年倍增的要求,

3、到2012年,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实现倍增,到2015年超过5万亿元,形成一批千亿元级的科技领军型企业和产业基地。目前,江苏省16个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园区集中了全省约40%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60%的新兴产业产值。从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产业总体布局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分部在苏南地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5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省的比重达80%以上,特别是南京、苏州、无锡3个国家级创新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省的比重达68%以上。(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无锡市“十二五”时期的先导产业7《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指出,坚持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加快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努力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先导、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动态跟踪发展趋势,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壮大物联网、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微电子、新材料与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制造、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滨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全区各级按照区委、区政府“三业并进”的战略决策,在新兴产业的培育上统一思想、更新理念、构建载体、创设平台,引进培育了一批重点项目和企业,截至2012年底,滨

5、湖区的各类新兴产业企业已经达到了1123家。新兴产业正在滨湖形成燎原之势,使转型步伐更加铿锵有力,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一)产业支撑力明显增强截至2012年,全区1123家新兴产业入库企业有653家实现了销售目标,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178.8亿元,同比增16.9%;其中769家创新型企业有384家实现了销售目标,完成业务总收入25.9亿元,同比增29.5%。全区新兴产业全年共实现税收15.4亿元,同比增16%,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税收超5亿元,传感网、软件服务外包、IC设计与工业设计产业税收规模均超2亿元。(二)产业集聚力有效提升72012年,滨湖区充分

6、发挥中电科、Softtek、同捷汽车、药明康德等项目引领作用,加快产业向专业园区集聚,生物医药、物联网等产业产出分别占全市的30%、15%。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园(B-Park)汇集了90%的生物医药骨干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集生产、研发和服务外包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三)产业影响力加快拓展2012年,滨湖区全面加大新兴产业产业化培育力度,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根据全区新兴产业库数据汇总,新兴产业业务收入全年超100万元的企业达到377家,数量比去年增17%,业务总收入增3%;创新型企业业务收入全年超100万元的企业达1

7、59家,数量比去年增25%,业务总收入增29%。三、滨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既具有战略眼光又能把握高端技术的战略管理人才、掌握尖端技术的科技专家、能够落实执行的技术骨干以及负责执行的实施人才。除了最基本的用人机制外,还应有以下机制:(一)政产学研结合机制在‘政产学研’结合中,‘政’是引导者、监督者,‘产’是主力军,是主体,‘学’‘研’7是助推器。通过推进“政产学研”结合,增强政府对产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了解,有利于政府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针对无锡地区高校较少、科研机构不强的现状,在

8、政产学研进一步结合上,滨湖区政府应该积极携手全国乃至全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上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