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地震勘探中表层低速带测定方法

探究地震勘探中表层低速带测定方法

ID:6085717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2

探究地震勘探中表层低速带测定方法_第1页
探究地震勘探中表层低速带测定方法_第2页
探究地震勘探中表层低速带测定方法_第3页
探究地震勘探中表层低速带测定方法_第4页
探究地震勘探中表层低速带测定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地震勘探中表层低速带测定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地震勘探中表层低速带测定方法  摘要:随着近几年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对于地震勘探各个方面技术的研究力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表层低速带测定方面。地下反射波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表层低速带,为消除影响就要对表层速度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在实际地质情况下,地震微测井和新的小折射方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两种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关键词:地震勘测表层低速带微测井小折射中图分类号:P315文献标识码:A1、前言7在地表附近的地层中,有一些地质经过了长时间的风化作用,外在表现较疏松。当地震波在此处传播的时候,其速度相较于地表下层没有被风化的部分要小的多,所以这种地震波传播速度很低的近地

2、表地层就被叫做低速带。对于表层低速带的速度进行测定,能够进一步完善表层低速带的相关参数,大大提高了静校正质量,以便于地震勘探工作得以高质高效的展开。在目前的地震勘探工作中,野外表层低速带的测定已经占据了重要的部分。本文通过对地震勘探中表层低速带对其影响的深入了解,结合表层低速带在速度测定方面的基本原则,详细探究了地震勘探中表层低速带的测定方法。2、表层低速带对地震勘探的影响和速度测定的基本原则2.1表层低速带对地震勘探的影响地震勘探的效果影响因素中,低速带是其主要影响之一。比如,低速带使地震波射线从深部反射上来的时候,会发生垂直方向的偏移,而低速带在速度大小上一般偏低

3、,并且在纵向和横向的变化方面较大,给反射波进行旅行时带来的影响较大;在表层低速带内还会产生许多较强的多次波,这些多次波因为低速带的低速性,波长一般都比较短,很小的地质体就可以产生很强的噪音与散射;此外,地震波在经过表层低速带以后,很容易出现时间上的滞后,使得低速带的速度和厚度变化较大,即下伏高速层和低速层之间分界面起伏很大,这就造成了其经过低速带从深部到地面各点的相对滞后时间有很大的差异。不仅如此,低速带在概念上也没有一个规定的范围,在我国的西部其速度一般是在1200-1400m/s;而在我国的东部其速度一般是在400-1000m/s。2.2表层低速带速度测定的基本原

4、则7表层低速带速度测定的基本原则就是:速度的测定一定要和地形地貌与表层地质结构的变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然后才能开展相关的工作。即在戈壁区和深沟处应用地震微测井和小折射的方式来进行低速带速度的评定,但是在陡坎区则主要通过地震微测井的方式,而在沙漠区则是大炮初至折射(又叫做大折射)和地震微测井的方式。下面通过对微地震测井和小折射核心原理的详细阐述,来探究地震勘探中的表层低速带测定方法。3、地震勘探中表层低速带速度测定的方法原理3.1微地震测井根据观测得来的资料,地震测井的操作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中:h——井筒的深度;P——井筒中心与测点的水平距离G——井筒中点地震速度测井

5、在浅层进行测定就变成了微地震测井,此时检波器主要被放置在测井中,并在靠近井口的地表处得到激发。每当完成一次激发,检波器就会移动一个位置,而地震记录仪在这中间接收到的直达波,并且获取其观测深度和初至时间,再由下式求出平均速度V和层速度Vi。V=Z/tVi=ΔZi/Δti7在上式中,Z代表着接收点的深度,而t则是直达波垂直时间,ΔZi和Δti分别为各层的厚度和相关的波传播时间,而当接收点和井口的距离为零的时候,就能够把非垂直直达波时间tg利用下式的函数关系,转变成垂直直达波时间t。t=tan[Z/(Z2+d2)1/2]微测井法主要是利用多次激发得到的透过波折线段斜率和其距

6、曲线的拐点,来进行表层低速带厚度和速度的划分。用微测井法来进行浅层速度测量,可以对速度层进行很详细地划分,同时对比与浅层折射法要更加的准确。2.2小折射测定低速带在野外地震记录中,经常利用相遇时距曲线法,并采用初至对比和互换点的方法来对低、高速带界面的折射波进行科学合理的识别,继而连续跟踪对比。但是因为野外的地形错综复杂,导致了折射平面有倾斜的情况发生,因此可以利用与常规小折射方法不同的新型的小折射方法。其大致的模型如下。其中三层的层速度分别为V0、V1、V2,而其对应的折射角则是A0与A2,垂直深度在炮点分别为Z1与Z2,而入射角与出射角分别是Ri与,根据折射定理可

7、以得出以下过程。sinA0=V0/V1sinA2=V1/V2Q和第一和第二折射界面的法线所形成的夹角分别是A3和A2,所以就有:A3=A2—γ2+γ17SQ射线的入射角是α,并且它和第一个射线界面的法线所形成的夹角是A1,,所以就有:sinA1/V0=sinA3/V1α=A1-γ1sinA1=sinA0sin(A2-γ2+γ1)同理可得:A3’=A2+γ2-γ1sinA1’/V0=sinA3’/V1sinA1’=sinA0sin(A2+γ2-γ1)此时出射角b=A1’+γ1而当折射交叉的时候;Ti=(SQ+SK’)/V0+(QP+K’E)/V1-E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