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科技人才培养探究述评

教育和科技人才培养探究述评

ID:6088312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2

教育和科技人才培养探究述评_第1页
教育和科技人才培养探究述评_第2页
教育和科技人才培养探究述评_第3页
教育和科技人才培养探究述评_第4页
教育和科技人才培养探究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和科技人才培养探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和科技人才培养探究述评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对科技工作者的成才、对科技人才思维的培养以及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创造活动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并深入思考分析,予以简要评述,以期为我国的实践与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关键词:教育;科技人才;创新作者简介:李慧敏(1981-),女,广东兴宁人,广东药学院人事处,助理研究员。(广东广州510006)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14-02国以才兴,政以才治。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

2、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实践证明,科技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石,为科技进步培养创新型人才;科技进步是教育发展的推动力,提高教育发展的知识更新、核心竞争力。科技工作者作为科技资源的核心,最具创新性和革命性,在科技研究、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7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历史证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科技进步

3、要取得迅猛发展必须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团队,方能跻身世界民族之首。而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此,研究学校教育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竭尽全力形成我国的人才优势具有战略性的现实意义。一、国外研究的历程与现状关于科技人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国外起步很早。1959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CharlesPercy7Snow指出,20世纪学术文化的发展促成“人文”世界与“科学”世界产生分离,衍变成两个各自独立、自成一统的不同世界。70年代后,科技工作者普遍存在学术交流、人际交往、团队管理等技能素质严重欠缺,引发西方发达国家职业界担忧不已。来自美国的学者Kent

4、开始关注对人文素质在工程教育中的影响;Vesilind从规范、伦理和道德的视角探讨了人文素质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作用;Cranch认为,科技人才素质包括交流沟通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这些软资源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创新以及成果、应用和转化。[1]19世纪后,伴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西方发达国家与时俱进地将科技人才培养与敏锐的问题导向、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合理的类型结构相结合,使其在科技与教育方面独领风骚。西方发达国家大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日趋完善,科技人才已经成为大学人才培养的主体。国外学界对创新型大学建设展开了比较系统而深入

5、的研究,尽管解释力尚不完全,但毋庸置疑它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一种趋势。JaroslavPelikan提出大学具有发展科学和培养人才的双重职能,人才培养是在发展科学的过程中实现的。FrankH.T.Rhodes强调研究型大学作为“学术共同体”的特征。BurtonR.Clark总结了创造自主创新型大学的五个组织特征。[2]HenryEtzkowitz指出现代大学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此引发了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合作的创新模式。JeromeS.Bruner提倡在教育过程中用“发现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J.Paul.Guilford认为要把一切能

6、够激发散思维的内容都纳入到传统的课程里,以便对学生按创造性的精神和需要进行教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作为前沿的热点,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生命力,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解释实际问题的实证研究也尚有大量的发展空间。7从理论视角对教育与科技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在国外较为流行。一个国家的强弱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方面,而综合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工作者作为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载体,在科研、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学校教育是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如果说中小学校教育实施的是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做人道

7、理的教育,大学实施的则是专业知识和技术教育、世界观人生观等思想教育。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接受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等智力因素教育,而且接受理想信念、道德标准、心理素质、素质拓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人相处能力、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教育。从理论上总结探讨这些问题对丰富教育学和科技人才培养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二、国内研究的历程与现状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工程教育研究的深入和人才学的兴起,国内开始广泛关注科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1995年,中国开始参与国际竞争力的世7界性排名,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也因此迅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当前,对高

8、校创新型人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