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毒物存在着哪些危害性?又有哪些防治措施?.doc

工业毒物存在着哪些危害性?又有哪些防治措施?.doc

ID:61036981

大小:4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1-20

工业毒物存在着哪些危害性?又有哪些防治措施?.doc_第1页
工业毒物存在着哪些危害性?又有哪些防治措施?.doc_第2页
工业毒物存在着哪些危害性?又有哪些防治措施?.doc_第3页
工业毒物存在着哪些危害性?又有哪些防治措施?.doc_第4页
工业毒物存在着哪些危害性?又有哪些防治措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业毒物存在着哪些危害性?又有哪些防治措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工业毒物存在着哪些危害性?又有哪些防治措施?工业毒物正在危害着我们社会群体以及生长生活环境,我们要辨识工业毒物,以及控制毒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那么,今天初心范文网编辑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化学品的广泛应用,人类生活已离不开化学品,同时人类受到化学品损害的危险也在增加。我们应该怎样区别毒物,以及控制毒物,避免毒物对人体,对环境造

2、成危害是重中之重。  一.毒物与工业毒物的概念及分类:  1基本概念  1).毒物:(1)一般来说,凡作用于人体并产生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2)通常是指在小剂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条件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乃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有毒与无毒意义上是相对的:(1)毒物只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人体才具与毒性(2)任何物质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就能出现毒害作用“毒物本身不是毒物,而剂量使其成为毒物”(德国医生帕拉塞尔士)  2).生产性毒物(工业毒物):  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

3、有毒物质,称作生产性毒物或工业毒物。工业毒物常以气体、蒸汽、烟、尘、雾等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毒:有毒物质在体内起化学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甚至死亡等现象称为中毒。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急性职业中毒:8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工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由工业毒物引起的急性中毒称为急性职业中毒。  2.毒物的分类:  1)按用途分类:原料、中间产物、最终产物、辅助原料。  2)按按化学结构分类:无机

4、化合物一般按其理化特性来分类,有机化合物则按其结构式或官能团来分类。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在某些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3)按生物作用性质分类: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麻醉性气体、溶血性气体、致敏性毒物。  4)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分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肝脏、肾脏  二.毒物的危害  1.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毒性物质一般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进入人体的。1)职业中毒中,毒性物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的;2)生活中,毒性物质则是以呼吸道侵入为主。注意:职业中毒时经消化道进入人

5、体是很少的,往往是用被毒物沾染过的手取食物或吸烟,或发生意外事故毒物冲入口腔造成的。  2.中毒原因:  急性职业中毒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多数情况下不能用单一原因来解释。常见中毒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设备方面:1)没有密闭通风排毒设备;2)密闭通风排毒设备效果不好;3)设备检修或抢修不及时;8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4)因设备故障、事故引起的跑、冒、滴、漏或。  (二)个体方面:  1)没有个人防护用品;2)不使用或不当使用个人防护用品;3)缺

6、乏安全知识;4)过度疲劳或其它不良身体状态;5)有从事有害作业的禁忌证。  (三)安全管理方面:  1)化学品无毒性鉴定证明;2)化合物成分不明;3)化学品来源不明;4)化学品贮存或放置不当;5)化学品转移或运输无标志或标志不清。  (四)化学品管理方面“  1)没有安全操作规程;2)违反安全操作制度或执行不当;3)没有安全警告标志或保障装置;4)缺乏必要的安全监护。  3.毒性毒理作用:  1)对酶系统的破坏  生化过程构成了整个生命的基础,而酶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毒物可作用于酶系统的各个环节

7、,使酶失活,从而破坏了维持生命必需的正常代谢过程,导致中毒症状8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毒物作为基质的同类物,不断与之竞争同一种酶分子上的同一部位,产生竞争性抑制。比如丙二酸与乳酸是同类物,丙二酸则能抑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2)对DNA和RNA合成的干扰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染色体是由双股螺旋结构的DNA分子构成的。长链DNA储存了遗传信息。DNA的信息通过信使核糖核酸(RNA)被转录,最后翻译到蛋白质中。毒物作用于DNA和R

8、NA的合成过程,产生致突变、致畸变、致癌作用。  遗传突变是遗传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突然变异,产生一种表型可见的变化。化学物质使遗传物质发生突然变异,称为致突变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在DNA分子上发生化学变化,从而改变了细胞的遗传特性,或造成某些遗传特性的丢失。染色体畸变是把DNA中许多碱基顺序改变,造成遗传密码中碱基顺序的重排。DNA的结构改变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在显微镜下就可以检测出染色体结构和数量上的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