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持续泵注分娩镇痛临床研究

硬膜外持续泵注分娩镇痛临床研究

ID:6117869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3

硬膜外持续泵注分娩镇痛临床研究_第1页
硬膜外持续泵注分娩镇痛临床研究_第2页
硬膜外持续泵注分娩镇痛临床研究_第3页
硬膜外持续泵注分娩镇痛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硬膜外持续泵注分娩镇痛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泵注法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正常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镇痛组,镇痛组又分为布比卡因芬太尼组(BF组,n=30)和罗布卡因芬太尼组(RF组n=30);镇痛组产妇宫口开至3~5cm时使用一次性多功能镇痛泵将镇痛液100ml按负荷量10ml+持续量5ml/h+冲击量(PCA)2ml模式(简称LCP模式)行施硬膜外给药。观察记录分娩进程、镇痛效果、血液动力学变化、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等。结果三组产妇组间组内年龄、体重、ASA分级差异无显著性,镇痛期间的MAP、HR、

2、SpO2、麻醉和手术并发症、Mulleetr评分、胎儿心率监测(FHR)、新生儿Apgar评分、第一、二、三和总产程时间、生产方式、产后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VAS评分镇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镇痛组有效率100%;MBS评分RF组低于BF组(P<0.05)。结论持续泵注法硬膜外分娩镇痛操作简单、方便,效果确切,平面持续稳定,运动神经阻滞轻微,术后镇痛时间长,母婴安全。在实施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有效减少运动神经阻滞中,RF组优于BF组,临床应用须优先考虑。  目前国内外分娩镇痛趋势倡导预先镇痛和可行走的硬膜外分

3、娩镇痛,以求作用迅速、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对母婴毒副作用低,又不影响产妇运动。本文应用了持续泵法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并观察其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和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足月妊娠初产妇90例,头位单胎,年龄(25.8±2.1)岁,体重(58.6±8.1)kg,孕期(39.5±1.2)周。全部产妇无产科合并症和硬膜外麻禁忌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镇痛组(n=60),对照组为无干预自然分娩,镇痛组根据镇痛液不同配方又分为布比卡因芬太尼组(BF组,n=30)和罗布卡因芬太尼组(RF组,n=30)。  1.

4、2镇痛方法镇痛组产妇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规则宫缩,宫口开至3~5cm时,选择L3~4或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端置管3.5cm,注入试验量局麻剂,观察无全脊麻征象后启动一次性多功能镇痛泵将镇痛复合液100ml按负荷量10ml+持续量5ml/h+冲击量(PCA)2ml模式(简称LCP)行施硬膜外给药,锁定时间10min。RF组镇痛复合液配方:0.1~0.15%罗布卡因+芬太尼2μg/ml,BF组镇痛复合液配方: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胎儿娩出时注药10ml以便于产检和会阴缝合。分娩结束后按持续剂量2ml/h行使产后镇痛。镇痛期间助产士观

5、察记录分娩进程、镇痛效果、血液动力学变化、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和并发症。出现宫缩减弱,予催产素平衡,低血压时加快输液,必要时静注麻黄素5~10mg。  1.3观察指标(1)视觉模拟镇痛评分[1](VAS):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烈疼痛。0~1分可靠镇痛;<3分良好;>3分镇痛不全。(2)下肢运动阻滞评分(MBS)0分:正常;1分:下肢稍感麻木;2分:直腿抬高稍困难,膝、踝关节活动尚好;3分:直腿抬高困难,不能曲、伸膝、踝关节;4分:无法作直腿抬高,且不能曲、伸膝、踝关节;5分:下肢无运动无知觉。(3)第一、二产程时间

6、和生产方式:阴道分娩、器械分娩、剖宫产,产后2h出血量。(4)监测胎儿心率(FHR),产妇宫缩采用Mulleetr阵痛评[2]分法:无痛0分;轻痛,极易耐受1分;中度疼痛,易耐受2分;强度疼痛,难耐受3分;极度疼痛,不能耐受4分。(5)胎儿按出生后1min、5min、10minApgar评分。(6)整个镇痛期间自动监测产妇BP、PR、SpO2,心功能Ⅲ级者监测ECG。(7)副作用:低血压、呼吸抑制(R<10次/min,SpO2<90%)、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运动障碍等。  1.4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用t检验行显著分析;计量

7、资料用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三组年龄、体重、孕期、ASA分级差异无显著性,镇痛期间的MAP、HR、SpO2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并均无麻醉和手术并发症。见表1~4。  三组产妇VAS评分镇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MBS评分RF组明显低于BF组(P<0.05),但Mulleetr评分、胎儿心率监测(FHR)、新生儿Apgar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三组第一、二、三和总产程时间、生产方式、产后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3。  表1三组MAP、HR、SpO2变化(略)  表2三组产妇VAS、MBS、新

8、生儿Apgar评分(略)  表3三组第一、二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宫缩情况、出血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