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doc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doc

ID:61317401

大小:35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1-24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doc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doc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doc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doc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 文言文二则本课安排了《学弈》《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明某个道理,深入浅出,引人深思。《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全文短小精悍,仅有五句话,虽不足百字,却把两个人学弈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听讲,另一个人表面虽然在听,实际上却神游八荒之外了。虽然两个人一起学下棋,但学习效果差异巨大,对比鲜明,令人忍不住探究背后的原因。最后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总结全文,通过否定智力因素,让读者意识到是因为不专心致志,所以才会落后。全文通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于事中见理,告诉人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两

2、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全文共分七个自然段,篇幅短小,故事简单,构思却颇具匠心。开头以无名小儿与圣人孔子对举,其地位和学童的对比本应高下立现,但作者通过一个“辩”字为后文制造了悬念。文章随后以人物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依据,紧扣“辩”字,既有观点,也有事实依据,增强了论辩性。文中出现了八个“日”字,反复强调所辩的对象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物和现象。随着两小儿对话的结束,孔子“不能决”,将开篇的悬念一笔击破,结尾余味无尽。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弈秋在教两个人下棋,两个学习下棋的人神情截然不同:右边的人托着腮,

3、看着棋盘认真思考;左边的人手里拿着棋子,头却抬起来看着天空,等待鸟来。这幅插图形象地表现了《学弈》的故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认读、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学会书写“援、俱”等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通过结合旁批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通过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了解两个小故事的内容。4.懂得《学弈》中蕴含的道理,知道《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5.通过学习,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

4、导学生明白求知路上应该专心致志,需要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2.初步疏通并理解文意,把握两则故事的内容。教学难点1.懂得《学弈》中蕴含的“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2.知道《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懂得“遇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道理。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不多,但都容易写错,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字,认清字形,在反复练写中加强识记。教师应重视指导文中的多音字和通假字,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

5、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在文中画出生字词,并用结合注释、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来理解字词的意思。2.朗读教学本课文言词汇丰富,朗读时不易上口,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教学,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在读中感悟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读中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在读中背诵积累。首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读课文,教师根据情况进行示范朗读。学生读不准的字音,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字义,从而确定读音。其次,要提示学生把握节奏和停顿,力求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6、。教师还可以创设弈秋诲二人弈、两小儿辩日的情境,指导学生开火车读或分角色朗读。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进行记忆、背诵。3.阅读教学本课可以按照“朗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道理”的教学思路展开。首先,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然后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词句;最后引导学生试着讲述故事,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多种方法来疏通文意。如,“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善”字,“孔子不能决也”的“决”字,都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的字义来推测。对于句子的意思,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如,“日初出大如车

7、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两个句子,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联想早晨和正午时太阳的大小差别和冷热对比,从而理解两小儿各自的论据。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则故事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讲述,一个学生讲,其他同学补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了重点字词,并及时进行指导、纠正。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故事,提示学生注意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根据课文内容展开适当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和作者的情感态度。4.理解运用引导学生

8、理解两则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学弈》于事中见理,理解难度不大。《两小儿辩日》则需明确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难度相对较大,教学时可以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梳理两小儿用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说明观点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两小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