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 路由器 ip协议 arp协议的工作流程

交换机 路由器 ip协议 arp协议的工作流程

ID:6134298

大小:3.70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7-11-15

交换机 路由器 ip协议 arp协议的工作流程_第1页
交换机 路由器 ip协议 arp协议的工作流程_第2页
交换机 路由器 ip协议 arp协议的工作流程_第3页
交换机 路由器 ip协议 arp协议的工作流程_第4页
交换机 路由器 ip协议 arp协议的工作流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交换机 路由器 ip协议 arp协议的工作流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张华华一、OSI模型及TCP/IP四、ARP协议的工作流程二、MAC地址的特点,IP地址的分配三、二层、三层交换机、路由器的区别OSI模型及TCP/IP1.OSI七层模型及各层的作用2.TCP/IP使用的五层模型应用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7654321二进制位流传输激活和维持系统间的物理链路寻址和路由确定数据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最佳路径主机间通信建立、维持和管理应用系统之间的会话数据表示提供数据表示、代码格式和数据传输语法协商处理网络应用为应用系统提供网络服务OSI网络层次模型每一层包含一组协议,以及相应的

2、语法、语义和交换规则;每层实现一组特定的通信功能,逻辑上相对独立;每一层代表着本层和底下所有各层的通信功能,并为上层提供通信服务。端到端连接数据流的分段和重组,提供可靠的端到端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提供通过介质的传输控制,如差错和流量控制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OSI模型的第二层,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递我们平常用的交换机就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层网络层是OSI模型中的第三层,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中的两个主机系统之间提供连接和路径选择。Internet的发展使得从世界各站点访问信息的用户

3、数大大增加,而网络层正是管理这种连接的层。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会话层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维持和终止通信。会话层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链接,保持会话过程通信链接的畅通,同步两个节点之间的对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通信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表示层表示层管理数据的解密与加密,如系统口令的处理。例如:在Internet上查询你银

4、行账户,使用的即是一种安全连接应用层应用层最靠近用户的OSI层。这一层为用户的应用程序(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终端仿真)提供网络服务传输层定义了一些传输数据的协议和端口号(WWW端口80等),如:TCP(传输控制协议,传输效率低,可靠性强,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数据量大的数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与TCP特性恰恰相反,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小的数据,如QQ聊天数据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输的)。主要是将从下层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段和传输,到达目的地址后再进行重组TCP/IP分层模型与OSI参考模型对照应用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

5、示层OSI参考模型TCP/IP模型应用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7654321第2层交换机、HUB、以太网802.3等路由器、第3层交换机第4层交换机第7层交换机应用层防火墙相应网络设备访问地址MAC地址IP地址端口号进程号结合新格林交换机的特点的几点说明1.我们在平常接触的主要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其中二层交换机就是工作在网路接口层(对应OSI模型是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比如新格林的S5100系列全千兆二层智能交换机(S5100-24T/TC、S5100-28T)、S2000EI系列二层智能接入交换机(S2008EI-S/S2016EI-S

6、)和S2000B系列二层WEB管理交换机(2008B+/S2016B/BF),这些都是二层交换机2.三层交换机是工作在网络层,对应的新格林机型主要有S8600-04/08/16,S3750系列万兆安全路由交换机、S3600系列千兆安全路由交换机TCP协议栈不仅包括第3层和第4层的规范(如IP和TCP),也包括一些普通应用规范,即应用层规范,其中某些应用也能在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和交换机上实现。TCP/IP协议栈应用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TCP/IP应用层文件传输—TFTP—FTP—NFS电子邮件—SMTP远程登录—Telnet—rlogin网络管理—

7、SNMP域名管理—DNSTCP/IP传输层TCP/IP协议栈应用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TCPUDP主要功能:—流量控制:由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可靠通信:由序列号和确认机制实现端到端的可靠通信。两种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为用户应用端之间提供一个虚拟电路。—UDP:(UserDatagramProtocol)无连接的非可靠传输协议TCP/IP网络层TCP/IP协议栈应用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IPICMPARPRARP—IP:对数据分组进行无连接的最佳传送路由选择(即提供

8、全网范围的寻址功能);—ICMP(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提供控制和传递消息的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