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4课宋明理学精编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第4课宋明理学精编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docx

ID:61346290

大小:22.6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1-26

高中历史第4课宋明理学精编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页
高中历史第4课宋明理学精编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docx_第2页
高中历史第4课宋明理学精编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docx_第3页
高中历史第4课宋明理学精编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docx_第4页
高中历史第4课宋明理学精编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4课宋明理学精编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推荐⋯⋯⋯⋯⋯⋯⋯⋯⋯⋯⋯⋯⋯⋯⋯⋯⋯⋯⋯第4课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1.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因果轮回B.“天理”C.修炼养生D.致良知答案B2.“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挂在某思想家纪念堂大殿内的这副楹联叙事写意,辞简意赅。该纪念堂的主人应是()A.朱熹B.程颐C.李贽D.陆九渊答案A解析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3.(2013·国新

2、课标卷全Ⅰ)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周公制“礼”“乐”,孔子强调“礼”,两人的共性是注重“礼”,因此被称为“周(公)孔之道”。南宋朱熹将《孟子》一书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由于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因此儒学也就被称为“孔孟之道”,故选C项。春秋战国时期,宗法血缘制度已经开始瓦解,A项说法错误;“仁政”理念一直是儒学的主要思想

3、,排除B项;陆王心学没有成为统治思想,影响没有孔孟之道、程朱理学大,排除D项。4.下列不符合陆王心学的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发明本心”以求“理”1⋯⋯⋯⋯⋯⋯⋯⋯⋯⋯⋯⋯⋯⋯⋯⋯⋯⋯⋯⋯⋯⋯⋯名校名推荐⋯⋯⋯⋯⋯⋯⋯⋯⋯⋯⋯⋯⋯⋯⋯⋯⋯⋯⋯C.求“理”就是行内心反省D.“理”要到身体以外的事物上去找答案D解析王心学主“心即理也”、“致良知”,“理”在心中,故D不符合。5.中国文化提倡“忠、孝、、”,些思想中的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B.“天人感”学C.理学思想D.世致用思想答案C解析理学思想

4、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礼、智等美德,与干中“忠、孝、、”的步思想一致。6.据,昼夜苦思的王守仁,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也”的道理,就是著名的“悟道”。从面明王守仁“求理”的途径是()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万卷答案B解析“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也”意即每个人在成圣人的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找力量即可,无需外求,从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的。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B。其它三均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符。7.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程朱理学()

5、A.封建理道德,摧残人性B.破坏文化C.反任何意上的社会步D.不适合代的展答案A解析B、C两的表述本身。明清期,随着商品的展,民主思想生。程朱理学主“存天理,人欲”,封建制度,摧残人性。8.黄宗羲价某先:“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困,心忍性,因念圣人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先是()A.程B.朱熹C.王阳明D.李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思想家主内心反省,不必外求,2⋯⋯⋯⋯⋯⋯⋯⋯⋯⋯⋯⋯⋯⋯⋯⋯⋯⋯⋯⋯⋯⋯⋯名校名推荐⋯⋯⋯⋯⋯⋯⋯⋯⋯⋯⋯⋯⋯⋯⋯⋯⋯⋯⋯这是王阳明“心学”思

6、想。故选C。[能力提升]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B.以法治国C.万物本原D.抗衡佛教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A、B、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A项三纲五常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B项是法家的主张;D项北宋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本题选C项,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10.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趋向,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说的是()A.佛教与道教的调和B.儒学

7、与佛教的调和C.三教的调和D.儒学与道教的调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从题干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圣人”“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判断,D项正确。11.“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该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观与信仰答案D解析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选D项。12.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

8、旌表节妇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