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国语课本识字教学特点研究.doc

开明国语课本识字教学特点研究.doc

ID:61471052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2-02

开明国语课本识字教学特点研究.doc_第1页
开明国语课本识字教学特点研究.doc_第2页
开明国语课本识字教学特点研究.doc_第3页
开明国语课本识字教学特点研究.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开明国语课本识字教学特点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开明国语课本识字教学特点研究摘要:《开明国语课本(初级)》的识字教学具有摆脱传统蒙学识字教学、建构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的语言体系并且贯通学习与生活的特点,针对“部编本”教材,提出适当增补传统集中识字、建立“儿童为中心”理实一体化的识字教学体系的建议。关键词:开明国语课本;识字教学;研究成书于1934年《开明国语课本(初级)》(以下简称《开明(初级)》)是一部民国经典教材。教材共8册,每册42篇课文,共336篇。识字量约2361个,与同一时期的国语(文)教材大致相当,能够满足学生日常阅读和写作的基本需求。字序没有依照汉字特点和规律集中讲解,而是把识字分散到与学生平日生活与学习相关的语句、文段之

2、中,所学内容贴近生活本真,是生活的构成。在分散识字教学中,大致遵循字形由简单到复杂、高频字优先学习、生字反复出现的规律。一.《开明(初级)》识字教学特点4开明国语课本识字教学特点研究摘要:《开明国语课本(初级)》的识字教学具有摆脱传统蒙学识字教学、建构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的语言体系并且贯通学习与生活的特点,针对“部编本”教材,提出适当增补传统集中识字、建立“儿童为中心”理实一体化的识字教学体系的建议。关键词:开明国语课本;识字教学;研究成书于1934年《开明国语课本(初级)》(以下简称《开明(初级)》)是一部民国经典教材。教材共8册,每册42篇课文,共336篇。识字量约2361个,与同一时期

3、的国语(文)教材大致相当,能够满足学生日常阅读和写作的基本需求。字序没有依照汉字特点和规律集中讲解,而是把识字分散到与学生平日生活与学习相关的语句、文段之中,所学内容贴近生活本真,是生活的构成。在分散识字教学中,大致遵循字形由简单到复杂、高频字优先学习、生字反复出现的规律。一.《开明(初级)》识字教学特点4(一)摆脱传统蒙学识字教学的范式。传统蒙学识字教学追求高效与实用,“三、百、千”等蒙学经典教材都体现集中识字的教学理念。塾师一般不讲解汉字,只求学生识记,达到一定的识字量即可。因此传统识字教学就被打上死记硬背的标志。有识之士如清代王筠深感其弊端的危害性,其《教童子法》一书从汉字特点规律出发,

4、以传统文字学“六书”理论为基础,从象形、指事等角度对汉字进行分类和分析,并配篆书字体,突出汉字表意性特点。在“五四”运动和国语运动的影响下,改革汉字、推广注音字母等风潮如火如荼地展开,直接影响了民国教育。《开明(初级)》此时诞生,本身具有“反封建的彻底性”和倾向“欧化”“西化”的色彩。民国初年,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提出禁用清朝时颁行的教科书,传统文字学被划分至“封建糟粕”之中。民国政府公布“新学制系统”和《小学课程标准国语》意味着学时的保证和将随文识字教学理念贯彻到成系统性的多册多篇课文之中,不用过度担心效率。第八册21课提出注音符号替代汉字来写作文、写信的观点。“废除汉字,由注

5、音字母取代”的大胆设想是反封建的极端体现。22课介绍汉字字形的发展演变,指出认识注音符号可使生活学习更便利。完全否定和抛弃传统蒙学识字教学显然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发展。传统文字学及其“六书”理论是对汉字“音形义”三要素的客观分析,不存在“封建性”特质。虽文字学家受历史局限性等影响,对某些汉字解说有失偏颇,但无法撼动文字学发展研究整体道路和方向正确性。从汉代《说文解字》发轫,直至当代汉字信息化都是在对传统文字学的开拓、继承和发扬中前进。抛弃汉字等于丢掉中国悠久传统文化与历史,而完全抛开传统识字教学的范式等于违背汉字本身规律,扔掉识字教学的重要拐杖,最终该教材在识字教学方面系统性、层次性稍显凌乱。(二

6、)架构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的语言体系。传统教育不够重视儿童的认知水平,往往从成人角度为受教育者(儿童)去设定教育目标、手段和工具,传统蒙学教材最终代表实则是成人的选择。因此文章缺少童心、语言缺少童趣、反映的情感和主旨缺少童真。叶圣陶先生认为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要从儿童的立场出发,编写“纯良之儿童读物”。该教材的识字教学符合“儿童本位”思想,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进行语言体系的设计与构建。元代程端礼提出学习的进程是由“篇法———章法———句法———字法———主旨”“大段———小段”双线组成,是由表及里、由大到小的过程。此进程是对儿童习得的总结和归纳,较为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

7、6至8岁的小学生最好从较为完整的整段故事开始,在故事当中学习句子,从句子之中学习词语、汉字,而这些词句要简单、易懂、规范和贴近生活,进入高年级后再引入完整成段或成篇的文章。整段故事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出具象及其相互关系,故事情节又将句子、词语和文字串联在一起,在趣味盎然之中加深儿童的印象,又便于联想回忆。如第一册21至25课围绕“小牛画图”主题,讲述小牛画鸡蛋,结果被小羊误认的故事。学生可以学到“画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