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分析.doc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分析.doc

ID:61471393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2-02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分析.doc_第1页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分析.doc_第2页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分析.doc_第3页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分析.doc_第4页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分析摘要:璧山区大石塔村是重庆市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村,其位于重庆市西部丘陵区域,整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近些年由于璧山区的快速发展,大石塔村内历史文化的保护受到严重的挑战,本文在系统梳理大石塔村文化遗产现状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大石塔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建议,主要强调实行分类分层次的保护方法、改善人居环境及基础设施条件、规范管理及合理开发等措施。关键词:历史文化名村;文化遗产;大石塔村;保护与开发历史文化名村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域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特征,对研究区域社群聚落发展和历史演变具有重要

2、的价值。在城乡快速融合发展的今天,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正面临现代化与历史性的冲突,保护并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璧山区大石塔村是重庆市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村,其位于重庆市西部丘陵区域,整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村落因明清时期徽商的往来以及文化交流逐步形成,后续建筑匠人营建的住宅,与村内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村庄还保存有诞生于清代的笙家湾谢氏民居、万寿桥、汉代的新民崖墓群等三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璧南吹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近几年璧山区的快速发展,大石

3、塔村内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受到严重的挑战,笔者以大石塔村的实地调研结果为基础,对大石塔村的保护与开发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问题所在,尝试提出相关建议。1历史文化名村的概念及保护对象1.1历史文化名村概念界定。2008年出台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需要具备如下条件:①保存文物特别丰富;②历史建筑集中成片;③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④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

4、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51.2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对象。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对象为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在理论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2大石塔村文化遗产现状2.1山水田园格局。大

5、石塔村全村处于浅丘环境,村落整体形态较为自然,与山林密不可分,四周绿林,点缀河流、水库,耕田、田园风光无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与古朴的人文资源共同构成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2.2文保单位。大石塔村历史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主要留存有谢氏民居、万寿桥、新民崖墓三处文保单位。谢氏民居对研究西南地区建筑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且系名人故居,具有较高的历史纪念意义。万寿桥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新民崖墓群对了解汉代墓葬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3建筑群落。村落建筑主要以院落、居民点的形式布局,目前有高观音、梧桐屋基、四河头、谢氏民居

6、等26个主要院落,其中以谢氏民居的“三进院落”最具代表性。2.4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石塔村留存的“璧南吹打”以其悠久的历史,独具民俗特色的民间演奏音乐的特征,是极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其较高的审美价值,也是不容小觑的,“璧南吹打”追求古朴优雅、热情喜悦奔放,不但深受本乡本土本听众所喜爱,而且还受到海内外朋友及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3大石塔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53.1山水田园格局。大石塔村内山水格局总体较为完整,但依然存在部分山体土壤裸漏,植被凌乱等问题,璧南河部分河段和村内的部分水体也存在人为污染导致水质不佳的情况。村内普遍缺

7、乏亲水空间,良好的水体景观资源缺乏利用。村内田园格局总体较为完整,但部分区域的田园周边环境较为粗放和凌乱,使得田园空间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大石塔村整体山水格局中。村民在田园中使用的化肥以及产生的生活垃圾等都对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3.2文保单位。3.2.1谢氏民居———建筑外部有损毁,内部维护较差谢氏民居因为还有谢家后人居住,且年代久远,所以部分外立面存在人为改造的情况,例如,曾经兼有戏楼功能的门楼建筑已经损毁,被改造成了现代砖混结构的居民住宅,第二进院落内的部分建筑也被改造成了居民住宅或功能用房。此外,谢氏民居内部结构疏于维护

8、,环境卫生较差,内部墙面、门窗、各类雕花装饰件、房屋结构部件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3.2.2新民崖墓群、万寿桥———本体疏于维护,周边环境杂乱新民崖墓群现状位于一片树林中,周边无道路直达,逢雨天林子里便泥泞不堪,无法通达,崖墓群周围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