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函数与导数、不等式.doc

专题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函数与导数、不等式.doc

ID:61477975

大小:1017.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2-03

专题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函数与导数、不等式.doc_第1页
专题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函数与导数、不等式.doc_第2页
专题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函数与导数、不等式.doc_第3页
专题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函数与导数、不等式.doc_第4页
专题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函数与导数、不等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函数与导数、不等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专题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函数与导数、不等式第1讲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云览高考]考点统计题型(频率)考例(难度)考点1 集合的概念、关系与运算选择(8)2012陕西1(A),2012浙江卷1(A),2012广东卷2(A)考点2 命题及其关系、逻辑联结词选择(3)解答(1)2012山东卷3(A),2012陕西卷18(C)考点3 充要条件的判断选择(5)2012天津卷2(A),2012安徽卷6(B)考点4全称量词存在量词与命题的否定选择(3)2012福建卷3(A)说明:A表示简单题,B表示中等题,C表

2、示难题.频率为分析2012各省市课标卷情况.二轮复习建议:命题角度:该部分的命题通常围绕三个点展开,第一个点是围绕集合的概念、基本关系和运算展开,设计考查集合的意义、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求参数范围、集合的运算等试题,目的是考查集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第二个点是围绕命题(包括特称命题和全称命题)、充要条件、逻辑联结词展开,设计判断命题之间的关系、命题之间的充分性与必要性的判断等试题,目的是考查对常用逻辑用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逻辑知识在数学中的应用;第三个点是围绕集合命制新定义试题,目的是考查在新的环

3、境中使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预测2013年高考在该部分仍然会从上述命题角度出发设计试题,考查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的基础知识,试题会在知识网络交汇上下工夫,使试题能够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但试题的难度为容易或者中等.复习建议:1.强化对集合意义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各种情况下集合表达的是什么数学问题,重点加强对集合的运算的复习,注意集合之间关系的等价转化,如A⊆B⇔A∩B=A⇔A∪B=B.2.强化命题真假的判断、充要条件的判断的训练,重点加强对在知识交汇处命制的试题的分析,引导学生

4、注意知识的融会贯通.主干知识整合1.集合的概念、关系与运算(1)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求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根据互异性进行检验.(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A⊆B,B⊆C⇒A⊆C,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3)集合的运算:∁U(A∪B)=(∁UA)∩(∁UB),∁U(A∩B)=(∁UA)∪(∁UB),∁U(∁UA)=A.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四种命题中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遇到复杂问题正面解决困难的,采用转化为反面情况处

5、理.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q,则p,q互为充要条件.4.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命题p∨q,只要p,q有一真,即为真;命题p∧q,只有p,q均为真,才为真;綈p和p为真假对立的命题.(2)命题p∨q的否定是(p)∧(q);命题p∧q的否定是(p)∨(q).5.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x∈M,p(x)”的否定为“∃x0∈M,p(x0)”;“∃x0∈M,p(x0)”的否定为“∀x∈M,p(x)”.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集合的概念、关系和基本运算例1

6、(1)[2012·课程标准卷]已知集合A={1,2,3,4,5},B={(x,y)

7、x∈A,y∈A,x-y∈A},则B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D )A.3B.6C.8D.10(2)已知集合A={z∈C

8、z=1-2ai,a∈R},B={z∈C

9、

10、z

11、=2},则A∩B=( A )A.{1+i,1-i}B.{-i}C.{1+2i,1-2i}D.{1-i}[点评]集合是一种数学语言,使用集合可以表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方程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平面区域等,在复习时要注意集合的这个特点,准确地把集合表达的数学问

12、题翻译为普通的数学问题,看下面的变式.变式题(1)已知集合A={x∈N

13、0≤x≤5},∁AB={1,3,5},则集合B=( B )A.{2,4}B.{0,2,4}C.{0,1,3}D.{2,3,4}(2)已知集合M={y

14、y=2x},集合N={x

15、y=lg(2x-x2)},则M∩N=( A )A.(0,2)B.(2,+∞)C.[0,+∞)D.(-∞,0)∪(2,+∞)► 探究点二 命题的认识及其真假判断例2(1)[2012·湖南卷]命题“若α=,则tanα=1”的逆否命题是( C )A.若α≠,则t

16、anα≠1B.若α=,则tanα≠1C.若tanα≠1,则α≠D.若tanα≠1,则α=(2)已知命题p:“∀x∈[1,2],x2-a≥0”,命题q:“∃x0∈R,x+2ax0+2-a=0”.若命题“(p)∧q”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C )A.a≤-2或a=1B.a≤-2或1≤a≤2C.a>1D.-2≤a≤1[点评]原命题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是根据原命题得出的形式上的命题,其中逆否命题是把原命题中的结论否定作为条件,条件否定作为结论得到的形式上的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