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含2课时).doc

南通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含2课时).doc

ID:61498832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2-06

南通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含2课时).doc_第1页
南通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含2课时).doc_第2页
南通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含2课时).doc_第3页
南通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含2课时).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南通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含2课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总第36-37课时主备人:审核人: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认识“肝、秆”等8个生字,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2.了解反语和冒号的用法,并学会运用。3.积累描写动物的古诗,激发热爱动物的情感。4.学习书写一段话,注意行款与布局。5.朗读、背诵古诗《蜂》。教学重难点:1.揣摩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尝试在说话和作文时,用反语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之情。2.学习用“千里马”“老黄牛”等动物比喻某一类人;体会冒号的用法,试着仿写一段话;通过比较,感受句子中语气词的表达效果。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揣摩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尝试在说话和作文时,用反语

2、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之情。2.了解形声字的形旁与汉字字义的联系,学习用换偏旁的方式识记生字。3.学习用“千里马”“老黄牛”等动物比喻某一类人;体会冒号的用法,试着仿写一段话;通过比较,感受句子中语气词的表达效果。授课时间:__月__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关于动物的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二、学习“交流平台”1.自己读“交流平台”的三个句子。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4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总第36-37课时主备人:审核人: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

3、了。2.从这三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实际上课文的字里行间却藏着对它们深深的爱。)3.联系生活,想一想,谁曾对你说过这样的话?4.我们平时说话和作文时,可以试着运用这种方法。(明贬实褒)三、学习“识字加油站”1.出示词语,学生读。2.通过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换偏旁识字)3.这种识字方法有什么好处?(使生字的学习更加简单和系统化)4.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肝、秆、俏、峭、浦、哺、轴、届)5.指名读,并组词。四、学习“词句段运用”(一)第一题。1.出示词语,读一读。2.你知道这些词语分别说的是哪一类人吗?小组讨论交流。千里马

4、:比喻有才干的人才。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百灵鸟:比喻声音动听的人。领头羊:指带领大家前进的领头人。小蜜蜂:比喻勤劳能干的人。纸老虎: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变色龙:比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铁公鸡:比喻一毛不拔非常吝啬的人。应声虫:称随声附和的人(含鄙视意)。哈巴狗:比喻驯顺的奴才。3.体会两行词语有什么不同?(第一行是表示赞美的;第二行则用于讽刺。)4.选择一两个词语练习说话。(二)第二题。4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总第36-37课时主备人:审核人:1.出示三个句子,分别指名读。2.小组讨论冒号的用法。(用在总结性语句后面,下

5、文具体来描写。)3.再读句子,体会冒号的用法。4.从下列短语中选择一个,仿照着写一段话。爱臭美的小狗 粗心的小杰 热心肠的老奶奶(三)第三题。1.出示三个句子,读一读。2.去掉语气词再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语气词能增强感情色彩,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表达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3.男女对比读。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明贬实褒的方式来表达情感,知道了运用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记生字,认识了一些与动物有关的能够用来指称某一类人的词语,学习了冒号的用法,知道了语气词可以增强感情色彩、舒缓语气。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书写一段话,注意行款与布局。2.朗读、背诵古诗《蜂》

6、。授课时间:__月__日教学过程:一、学习“书写提示”1.同学们,我们经常抄写课文中的一段话或者自己写作文,回顾自己平时的作业,与文中的书写比较,你发现了什么?2.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①字距要比行距小。②字的大小基本一致。③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3.按照刚才的要求来写一段话。二、学习“日积月累”4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总第36-37课时主备人:审核人:1.出示古诗《蜂》,指名读。注意读准“占”的读音。2.齐读古诗,注意最后一句是问号。3.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无限的风光美景都被蜜蜂占有。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忙碌

7、,又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4.你体会出作者的感情了吗?(对蜜蜂辛勤劳动的赞美,对不劳而获之人的痛恨。)5.带着体会读诗,尝试背诵。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明确了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积累了描写动物的古诗。四、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蜂》。教后记: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