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森林病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ID:6153276

大小:6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4

森林病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森林病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森林病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森林病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森林病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森林病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叶部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落叶、先年被害枝条、被侵害的冬芽、转主寄主、传毒昆虫。2白粉病类症状特点:最明显的特征是由表生的菌丝体和粉孢子形成白色粉末状物。后期在白色粉末中产生初为淡黄色、后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呈黑色的小颗粒,即为白粉菌的有性世代—闭囊壳。白粉病病原: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中的真菌引起。全部都是专性寄生菌,耐旱,转化性较强。白粉菌的寄主范围较窄,仅限于同科内几个属的植物。3煤污病类病原:子囊菌亚门中的煤炱菌科和小煤炱菌科。特点:专性寄生菌,耐旱。4锈病类病原:转主寄生的长循型锈菌。锈病类病原产生5种孢子:性孢子,锈孢子,担孢子,夏孢子,冬孢子。n性孢子器:

2、蜜黄色-暗褐色点状或颗粒状n锈孢子器:黄白色各形。n夏孢子器:黄色粉状n冬孢子堆:橘红色或锈褐色。5潜伏侵染:病原物在侵入寄主后,由于某种原因而受到抑制,暂时不表现出症状,也就是保持在潜育阶段,当抑制消失或被解除后,症状才开始表现出来。6种实带菌方式:机械混杂型,表面附带型,种内潜伏型。种实病害病原有:曲霉属,腐霉属,根霉属,青霉属,毛霉属等。7松材线虫枯萎病:病原:松材线虫(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滑刃目滑刃科伞滑刃属)传播:在自然界,近距离传播主要由松墨天牛传播,并经常和蓝变菌同时出现。远距离传播主要是人为调运带疫的苗木、松材、松木制品等。8落叶松-杨锈病:症状:(1)落叶

3、松上:针叶上出现短段褪绿斑。其上有黑褐色小点,此为病菌的性孢子器。褪绿斑下表面产生疱斑,表皮破裂后露出黄粉堆,是病菌的锈孢子器。(2)杨树叶片背面初生淡绿色小斑点,很快生出橘黄色的小疱,疱破后散出黄粉,为夏孢子堆。秋初于叶正面出现红褐色至栗褐色疮痂状斑。病原:担子菌亚门--松杨栅锈菌。在落叶松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杨树上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发病规律:早春,上一年杨树病落叶上的冬孢子遇水或潮气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由气孔进落叶松,7-10d后,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不侵染落叶松,由气流传播到杨树上萌发,经10-15d产生夏孢子,夏孢子能重复侵染杨树,到8月末

4、以后,杨树病叶上并形成冬孢子堆,随病落叶落地越冬。防治措施:1选育和栽植优质、速生和抗病的杨树种类是防治落叶松-杨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2不营造落叶松-杨树的混交林。至少不造同龄林。3苗圃地和造林地应合理密植,合理施肥。4苗圃地内于4月末用1%波尔多液喷洒落叶松幼苗。5生物防治。9丁香细菌性疫病:症状:危害部位:叶片和枝梢叶片:初生淡绿色圆形小黑点,病斑不断扩大,形成不太明显的同心环纹,最后病斑出现波状线纹,形似花朵。枝条:幼小枝条受害,产生明显的黑色条纹,或整个枝一侧变黑。病原:丁香假单孢菌丁香疫病变种。(有荧光色素)。10落叶松早期落叶病:症状:针叶先端与中部出现2

5、-3个小黄点,逐渐扩大成红色段斑,后期在段斑上生黑色小点(性孢子器)。病原:日本落叶松球腔菌。(该菌只有性孢子和子囊孢子)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球腔菌属。防治方法:(1)抗病品种(2)药剂防治。烟剂。百菌清(3)加强林分抚育。间伐;修枝等发病规律:越冬:双核菌丝,在病叶中。初侵染源:子囊孢子。气流传播。气孔侵入。潜育期几天。再侵染源:性孢子。发病特点:(1)温度20℃左右,湿度75%以上利于发病(2)纯林发病重,针阔混交林轻(3)林分密度。大,重(4)草木多,重(5)树势(6)林龄。20岁以上,轻(7)土质:白浆土重,灰棕土轻。11榆树炭疽病

6、:症状:叶上有褪绿小斑,后呈近圆形淡黄色或黄褐色病斑,扩大后边缘不规则。病斑上有黑色隆起小点,呈轮状排列。引起病叶早落。病原:榆大原氏日规壳属。防治措施:在生长期喷药保护;入冬前清扫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12枝干病害发展特点及防治原则:(1)病害种类少,病原种类多;(2)各侵染源寄生性差距悬殊;(3)初侵染源:已感病的活立木及枯死的树木或枝条;(4)多年生;(5)再侵染:不明显;(6)潜育期:长。1-2个月或2-3年;(7)传播方式:因病害种类而异;(8)侵入途径:各种伤口;自然孔口;(9)有些枝干病害具有潜伏侵染现象。13杨树腐烂病(潜伏侵染现象)发病因素----与树

7、种的抗病性,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造林及管理状况,树龄、林分结构、方位、密度、病虫害等有关。症状----初期病部变色,水肿,变软,手按后下陷,后期失水干裂,边缘变黑。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黑色小突起(分生孢子器)。病原----有性型:污黑腐皮壳属无性型:金黄壳囊孢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间座壳科黑腐皮壳属)发病规律:侵染循环越冬:子囊壳、菌丝、分生孢子器在植物病部组织中。传播:气流、雨水、昆虫。侵入途径:各种伤口。潜育期:6-10天。防治措施:■选育抗病品种。■培育健康壮苗,苗木尽量少带菌。■加强管理。排灌、松土除草、林粮间作、整枝间伐、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