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之启发诱导.doc

因材施教之启发诱导.doc

ID:61559836

大小:2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2-28

因材施教之启发诱导.doc_第1页
因材施教之启发诱导.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因材施教之启发诱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因材施教之启发诱导利辛县板集中学田素兰   教育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提高教育成效,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孔子在因材施教中很重视启发诱导学生,认为掌握知识、形成道德观念,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他说过一段至理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注:《论语·述而》)也就是说,教师不应在学生没有“愤”、“悱”的急切求知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教学。根据《论语》上的记录,孔子常常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愤”、“悱”心理,并引导学生深入

2、思考,一步步地引出问题的结论。孔子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注:《论语·子罕》)正因为如此,颜回曾称赞老师的教导:“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注:《论语·子罕》)这种使学生竭办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是对启发诱导教育的绝好写照,也说明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水平很高,很有艺术性。   启发诱导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普及义务教育必须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提倡导学式,充分调动学

3、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注意适时而教。“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注:《论语·卫灵公》)对各种类型的学生和不同特点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善于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多方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使学生始终感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注:《论语·泰伯》)对那些好提问题、肯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要注意表扬鼓励,即使他们讲的不正确,也应首先肯定其独立思考的精神,然后采取适当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路,诱

4、导学生认识不正确的地方,切不可横加指责、讽刺打击。教育教学中,常有一些教师抱怨学生“启而不发”,究其原因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启而不当”,没有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导,而是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