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课程预设与生成统一的思考.doc

对幼儿园课程预设与生成统一的思考.doc

ID:61582815

大小:2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2

对幼儿园课程预设与生成统一的思考.doc_第1页
对幼儿园课程预设与生成统一的思考.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对幼儿园课程预设与生成统一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幼儿园课程预设与生成统一的思考一、幼儿园课程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是对现代课程观的一种超越长期以来,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中央集权课程管理模式,使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执行一种提前预设好的课程,由于课程的每一步骤和细节都考虑好了,因此“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打开课程说明,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地把课程呈现出来”。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约翰·尼莫教授形象地把这种课程称之为“罐头课程”,并由此提出了“生成课程”的概念。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不同,它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无目的地追随儿童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而是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根据对儿童的需要、兴趣的观察

2、及所做的价值判断不断生成课程活动、不断调整课程计划,以及师生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当前,随着幼儿园课程观念的不断革新,幼儿园课程越来越强调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瑞吉欧方案课程可以说是幼儿园课程中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的典范。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他们的课程是“三分之一的确定与三分之二的不确定与新事物。”"所谓“三分之一的确定”,主要是教师对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基本原理的把握,是教师心目中不变的激发幼儿潜能,发展幼儿创造力,促进幼儿发展的目标定位。它作为灵魂和宗旨不仅贯彻于课程活动的始终,而且成为教师选择幼儿的兴趣点、组织和鼓励儿童学习、准备学习环境等重要决策的依据。而“三分之二的不确定与新事

3、物”又使教师们时刻在观察、倾听,在思考、探索,在寻找、反思,在回顾与互相讨论,以便及时应对课程的变化,并对原有课程计划进行修改、补充,调整所采用的策略。就像马拉古奇所说的,目标很重要,它不会消失在教师的视线中,但更重要的是达成目标的理由与方式。因此,瑞吉欧的课程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针,而不是有固定路线和时刻表的火车”。也即,课程的预设计划只是课程的指南针,至于如何实施,如何达到促进儿童的发展2在课程上没有固定的、死板的路径。这样的课程是计划性与随机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有机统一,它不仅使教师做好了支持、引导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准备,而且为儿童的参与,为课程的发展,为那些不期而至的教育契机

4、留下了足够的空间。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后现代课程观所强调的课程的动态性、过程性,师生互动的共同建构性对世界性的幼儿教育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而生成课程作为后现代课程的产物,是对现代预设课程的一种反思、继承与超越,它继承了现代课程的计划性、目的性,超越了它的僵化性,并赋予它灵活性、生成性。为此,在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领域,不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幼儿园一线的教师都在理念层面上认同了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大家深深懂得,在课程活动之前都要进行认真的预设,包括课程的规划、一般性的目标、活动可能进行的路径及多种可能性,但在课程活动中又不仅仅服从于预设,局限于预设,而是要根据活动中师生的互动激

5、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及时修正、改变预定方案,及时调整课程预先设定的计划与“路线”,生成新的课程活动。二、如何实现幼儿园课程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当前,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虽然教师对课程的预设与生成在研究与探索理念上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认同,但对生成课程还存在诸多疑问,实践中也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中,我们经常能见到类似以下的问题情境:案例一:一次体育活动中,孩子们发明了一种“滚瓶子跑”的比赛:边跑边推动灌了水的可乐瓶,看谁先到达终点。比赛中孩子发现,有的小朋友的瓶子滚得又快又直,有的则总往一边斜,有的干脆在原地打转。这是为什么?在小结体育活动时,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

6、提了出来,并且出现了各种猜测和讨论。可是,接下来的活动却是“认识磁铁”。案例二:一次大班集体教学中,教师出示了一张画着一只老虎在追几只兔子的图画,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助兔子。一个小朋友说:“赶快给猎人打电话,让猎人来打老虎。”这时,另一个男孩马上站起来反对:“不行,老虎是一级保护动物,不能打!兔子还不是一级保护动物呢?连二级也不是!”“对,应该让老虎吃一只兔子,不然,老虎会饿死的。”另一些孩子也附和。这下班里就像炸开了锅,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了,并围绕“该不该让老虎吃兔子”展开了争论。这时老师大声喊道:“好了,好了,都别争了,还是想想咱们刚才的任务———想什么办法来帮助兔子!我看谁

7、的办法好!”教室里的声音小了下来,但争论并没有停息。挑起论战的孩子一直在嘟囔:“老虎是吃肉的,必须吃小动物,什么都不让吃还不饿死了,怎么保护……”这两个案例反映了教师仅仅把课程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了预设的计划与目标上,而忽视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的变化,忽视了幼儿真正的兴趣。教师心中有了目标,但眼中却没有了孩子。那么,在课程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如何去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真正实现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呢?其实,课程的预设与生成并不是一个需要舍此取彼的问题,而是二者如何整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