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op.64)三部组曲配器技术分析.docx

普罗科菲耶夫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op.64)三部组曲配器技术分析.docx

ID:61600901

大小:64.8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3

普罗科菲耶夫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op.64)三部组曲配器技术分析.docx_第1页
普罗科菲耶夫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op.64)三部组曲配器技术分析.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普罗科菲耶夫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op.64)三部组曲配器技术分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普罗科菲耶夫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op.64)三部组曲配器技术分析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是苏联作曲家、钢琴家。他创作的重要作品有:八部歌剧、六部芭蕾舞剧、七部交响曲及多首室内乐与钢琴作品,几乎包括了所有曲式。1935年创作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至今仍不失为继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之后,俄罗斯最重要的芭蕾舞剧。普罗科菲耶夫作为20世纪上半叶欧洲先锋派作曲家的代表,其独特的旋律写法、新颖的和声、富有个性的配器手法,均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价值。他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全剧或选段,在我国至今依然常常被演出,并深受好评。因

2、此,本文对普罗科菲耶夫在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三部组曲中所运用的配器技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在引言中对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生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背景、他的音乐语言风格、返回苏联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评说之后,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三部组曲(作品64)的配器技法,分为四章进行分析:第一章,从管弦乐色彩的角度,分析了普氏在纯音色和混合音色上的运用,以及他对音色结合方式的有益探索,并提炼出音色对比、音色强调、音色“偷换”与“侵入”这几种音色结合的手段;第二章,对管弦乐织体进行了分析,强调了普氏在该作品中,前景、背景均是十分清晰,而且,结合了

3、普罗科菲耶夫的其他管弦乐作品,说明普氏在织体运用上有明显的钢琴化的痕迹;第三章,探讨管弦乐音响的转接问题,例证其音响转接方法的丰富多样,并指出音响转接对于音乐结构上的重要意义;第四章,则从传统的持续音的概念出发,分析普氏对传统持续音的运用以及对持续音手法做出的新的探索,总结了“延音功放”和“累积效应”持续音在三部组曲中的运用。最后在结语中,笔者从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与配器技术手段的紧密关系上,做出了普罗科菲耶夫的独特的配器手段与他极富有个性的音乐创作相辅相成的结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