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docx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docx

ID:61611438

大小:64.99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3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docx_第1页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20世纪初,西方世界为反思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而带来的精神空虚、道德堕落等问题,兴起了一股追溯古典的新人文主义思潮。白璧德作为其中的领军人物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通过课堂这一阵地,深深的影响了一批在美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这批留学生以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为代表,不仅服膺白璧德的思想,更将白璧德思想作为西方文化的精髓引入到了中国。为了传播白璧德思想,他们在归国之后集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创办了《学衡》杂志,以《学衡》为阵地翻译了大量白璧德的作品,还围绕人文主义思想发表了大量

2、文章。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封建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巨大社会变革,政治、经济、文化各个行业都百废待兴,中国未来向何处去几乎是所有有识之士都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学衡派诸君在这样一个时点将白璧德思想译介到中国,已经表达了他们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保守主义态度,而他们的这种态度通过与新文化派的激烈论争表现的更为明显。因此白璧德思想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从开始就带有较强的目的性,暗含了学衡派诸君的文化主张。本文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出发,以学衡派为主线,详述了《学衡》杂志创刊始末、人员流变及对白璧德思想的翻译情况,并通过文

3、本的对比,总结了学衡派的翻译特点,指出了其在翻译的过程中对白璧德思想进行的中国式转换。这些翻译中的转换既有跨文化语境下词义对译上的困难,也有学衡派对白璧德思想的解读,这使得白璧德思想在传播之初已然发生了中国化的现象,并成为了学衡派对抗新文化运动的武器。由于学衡派试图通过白璧德思想来表达对于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看法以及对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建议,笔者将学衡派的思想放入到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中,横向对比了学衡派与其他保守主义流派的异同,也通过与新文化派的论战分析了当时中国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两大学派的不同文化观念

4、。虽然从论战结果上学衡派惨败,但笔者依旧客观的分析了白璧德思想在学衡诸君的运用下对中国当时哲学、文学、史学、教育界产生的影响。其后经过梁实秋在台湾的传播以及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于学衡派的反思,白璧德思想再次回到人们视野,笔者总结了学衡之后白璧德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并对白璧德与学衡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学衡派诸君为什么在众多西方思想家中选择了白璧德、学衡派又对白璧德思想做了哪些改变、被改变的白璧德思想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学衡派的白璧德思想等是否还具有价值都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