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

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

ID:6161540

大小:46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5

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_第3页
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_第4页
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B.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2.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东南沿海地区D.鸦片输

2、入骤增削弱了国人的购买力3.某班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讨论结果如下。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D.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4.《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在《罪已诏》中说:“今兹议约,不侵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此时帝国主义列强“不侵我土地”的根本原因是A.甲午战后列强已将中国瓜分完毕书B.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已发生重大变化C.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D.清政府已彻底成为列强

3、统治中国工具5.《马关条约》与以往的侵华条约相比,该条约“前所未有”的是①开辟租借地之多②赔款数额之多③开辟通商口岸深入内地之远④开辟通商口岸数量之多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0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二十一条》7.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A.各国使馆

4、林立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D.驻扎有外国军队8.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这主要表现在A.它推翻了清政府的腐巧统治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它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D.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9.辛亥革命胜利后,国人创作的一幅名为《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宣传漫画。“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中却写为“囻”。作者通过这个创意要表达的思想观念是A.三权分立B.民族独立C.主权在民D.民生主义10.世界文豪雨果感叹: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巅峰,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然而,扭曲了价值

5、观而且丧失了道德的却在这里烧杀抢掠,无恶不做。这简直就是对人类文明,对世界和平的最为严重的践踏。A.英国侵略者B.英法联军C.日本侵略军D.八国联军11.下列哪一项史实与其他三项史实不是发生在同一场列强侵华战争中A.北京城墙被拆B.屠杀义和团C.旅顺屠城D.紫禁城阅兵512.下列条约不兼有割地、赔款、和开辟通商口岸三项内容的有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13.下列哪首诗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C.金田起事有义名,江山半壁不前行D.不信江南百万户,锄口只向陇头

6、耕14.《辛丑条约》的签订被称为是“吸干中国最后一滴血”,对此表述错误的是A.列强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B.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C.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D.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15.以下图片是1924年在天津海河两岸拍摄的老照片,海河两岸出现这样风格迥异的建筑开始于海河西岸(西式建筑)海河东岸(传统建筑)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16.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7、D.提出“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7.下面有四副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其中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A.“学生含冤,蜀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18.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

8、、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