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

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

ID:8143437

大小:46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3-07

上传者:U-3051
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_第3页
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_第4页
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B.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2.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东南沿海地区D.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的购买力3.某班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讨论结果如下。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D.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4.《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在《罪已诏》中说:“今兹议约,不侵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此时帝国主义列强“不侵我土地”的根本原因是A.甲午战后列强已将中国瓜分完毕书B.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已发生重大变化C.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D.清政府已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5.《马关条约》与以往的侵华条约相比,该条约“前所未有”的是①开辟租借地之多②赔款数额之多③开辟通商口岸深入内地之远④开辟通商口岸数量之多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0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二十一条》7.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A.各国使馆林立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D.驻扎有外国军队8.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这主要表现在A.它推翻了清政府的腐巧统治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它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D.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9.辛亥革命胜利后,国人创作的一幅名为《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宣传漫画。“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中却写为“囻”。作者通过这个创意要表达的思想观念是A.三权分立B.民族独立C.主权在民D.民生主义10.世界文豪雨果感叹: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巅峰,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然而,扭曲了价值观而且丧失了道德的却在这里烧杀抢掠,无恶不做。这简直就是对人类文明,对世界和平的最为严重的践踏。A.英国侵略者B.英法联军C.日本侵略军D.八国联军11.下列哪一项史实与其他三项史实不是发生在同一场列强侵华战争中A.北京城墙被拆B.屠杀义和团C.旅顺屠城D.紫禁城阅兵5 12.下列条约不兼有割地、赔款、和开辟通商口岸三项内容的有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13.下列哪首诗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C.金田起事有义名,江山半壁不前行D.不信江南百万户,锄口只向陇头耕14.《辛丑条约》的签订被称为是“吸干中国最后一滴血”,对此表述错误的是A.列强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B.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C.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D.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15.以下图片是1924年在天津海河两岸拍摄的老照片,海河两岸出现这样风格迥异的建筑开始于海河西岸(西式建筑)海河东岸(传统建筑)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16.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D.提出“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7.下面有四副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其中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A.“学生含冤,蜀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18.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19.1963年董必武畅游嘉兴南湖,忆起42年前的往事,挥笔题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里的“星星火”,主要是指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诞生C.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D.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武装反抗的策略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D.开辟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21.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皆在关内流浪”。与“那个悲惨的时候”相关的是A.东北沦陷B.上海失守C.南京大屠杀D.华北事变22.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谈到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认识问题时,曾强调:“5 应该直率地对给国内外带来巨大损害这一事实进行反省。”下列行为属于日本二战时对中国造成的巨大伤害的是①南京大屠杀②73l细菌部队的细菌战③潘家裕大屠杀④旅顺大屠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3.在某学校的德育展室的宣传栏上,张贴着下面一幅珍贵图片。在图片旁边的解说词中,不可能出现的是侵华日军代表向中国代表递交投降书A.中国近百年来首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B.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为世界反法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24.《八路军军歌》中唱道:“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其中“慷慨悲歌奔战场”指的是A.发表《八一宣言》,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C.回击皖南事变,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D.开辟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25.下面是某同学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他能从中获得的最有价值的历史结论是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B.三大战役取得重大胜利C.国民党政权覆灭D.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26.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大带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为此,人民解放军首先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是A.刘邓大军挺进中原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C.发动辽沈战役D.发动渡江战役27.1947年7月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A.开始战略反攻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D.进行平津战役28.1949年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大战役指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9.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等。据此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的关系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二、非选择题5 30.南京是我国一座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请阅读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南京建立的两个政权的名称及其性质。(2)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南京颁布的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两部著名文献。(3)结合两部文献的内容,简析其特点或者性质。(4)这两部文献最终的结局如何?导致这些结局的共同原因有哪些?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5 参考答案1—10CBDDB/BCBCB11—20CCBDB/ADCBD21—29AADDC/AAAB30.(1)太平天国——农民阶级政权;南京临时政府——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2)《资政新篇》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主要内容是向西方学习,依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4)《资政新篇》没有实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袁世凯废除。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充分的经济基础,是由阶级局限性和社会性质所决定的。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