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孟尝谁之过.doc

不知孟尝谁之过.doc

ID:61650742

大小:1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6

不知孟尝谁之过.doc_第1页
不知孟尝谁之过.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不知孟尝谁之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没想到有学生不知道孟尝君是谁,居然人数还不少。做阅读题时,一篇《邵洵美:一个被低估的文化人》的文章有这样一个问题:人们称邵洵美为“文坛孟尝君”,请问这一称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可好多“多彩”的答案与孟尝君无关。我不解,问学生,很多孩子居然不了解孟尝君。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短文《读<孟尝君传>》学生应该学过,怎能不知道孟尝君呢?即使是初中没学,可高中我们也接触到过啊,我还给学生讲过“战国四公子”呢,应该有印象吧;还有“狡兔三窟”,《冯远客孟尝君》呢。尽管我一再提醒,多数学生依然茫然。高中生

2、不知孟尝君,真可以称得上一大笑料,而这笑料却是老师和学生一同炮制的。这是现实。有学生的因素。毕竟有学生还有印象,毕竟还有学生能说出个一二来。有教材的因素。如果教材选编了,想必大多数的学生会有印象;但话也不能说绝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不是常常遭遇拿出一句古文中话不知出自哪篇文章的尴尬吗?有考试的因素。中考必考,高中必考,学生想忘记都不容易,还能记不得吗?有教师的因素。这是最主要的。如果初中老师展开讲了,或许学生会记得孟尝君的,毕竟那个年段的记忆里还是不错的,更何况还有很强的故事性呢。退一步,即使不展开讲,只要求学生把《读<孟尝君

3、>》背下来,我想学生也会有印象的。哪怕是你强迫的,哪怕还有些句子不懂。就算初中没学过,高中怎能放过呢?学生的阅读量的多少与高中语文老师引导有关。如果语文老师广泛涉猎,学生必然耳濡目染,知道孟尝君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虽说教材中没有选编,可老师也不能只围教材转吧?教材是什么,叶老师说得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想想看,语文不至于只是几本教材吧。中考、高考是否必考,也不该是我们语文教师讲不讲的标准。如果教师只把眼光放在考不考上,考便讲,且精通;不考就略讲,甚至不讲,那么请问各位大方之家,语文是这个教法吗?急功近利不是语文,这个理谁不

4、晓;可真的回到语文实际,大家还真的不舍得丢下,甚至有的教师把这个演绎成了语文的全部。看看我们语文练习题,更多的题型实际上就是高中考的翻版。我还记得10多年前我领着高一新生见识高考题型时的那种自得心理;现在想想就觉得可笑之极,滑稽之极。其实,那时的那种做法恰恰暴露了自己对语文认识的浅陋。这能算是语文吗?如此,不知道孟尝君也不足为奇了。现在看来,学生不知道孟尝君,买单的只能是教师。也许有人会说,也有家庭因素。这个我绝不否认,如果一个家庭读书的氛围浓厚的话,孩子知道孟尝君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可一个家庭的读书习惯,读书氛围又是哪来的呢?个

5、人兴趣、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归根结底,还是教育决定的。尽管教育体制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也不该把责任全推给教育体制,毕竟我们教师是活的,活人还能被尿憋死吗?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活起来,相信我们的学生会更有活力。从我做起,让更多的学生享受经典。愿“不知孟尝”不再重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