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doc

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doc

ID:61658908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6

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doc_第1页
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doc_第2页
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黄立梅近几年来,《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老师的教法不断创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局面。但热闹背后,语文课堂教学却失去了语文的本色,变成了教师哗众取宠的舞台。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使语文教学错位、变形、变味、变质。老师只注意课件的大量运用,没有注意它的实效性,从而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思考、探究的时间;只注意问题的结论,不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老师讲的多,学生读、悟的少。凡此种种,给人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在课改实施中,究竟该如何去教语文?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成了

2、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困惑。本色语文就是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品味感知言语,激活学生认知体验的一种教学活动。看来语文教学应该还原本色,复归本位。何谓“本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教育要坚持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统一。小学阶段是基础中的基础,理应抓住工具性不放,通过工具性渗透人文性。我想,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色。那么,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本色呢?我觉得有位老师说得好:“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品词赏句,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起童真童趣。”一、语文课要有琅琅的读书声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

3、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我们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熟读”才会“精思”。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最直观表现莫过于一个人的语感如何,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那么,如何读书呢?(1)读正确,读流利。读正确,读流利,这是语文课最基本的要求,其它的读都是以此读为基础。宋代教育家朱熹对于读书不仅强调读准,还强调读的遍数要多,他认为读书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多颂,自然上口,久远

4、不忘。如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等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的意思,我采用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自由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然后小组检查读,接着指名比赛读,最后一起朗读。有了读的基础,再思考这句话的意思就不难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答案就不一样,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得到体现。这样的读就充满语文味了。(2)边读边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因此,读与思考要统一。让学生用心地读,认真地思考,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内部已有的经验,通过联系上下文,真正做到读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感悟,产生新的疑惑。然后通过教师

5、、学生、教材三方面的交流,把语文学好。为了让边读边思考成为学生的读书习惯,我让学生在读书时带着任务读。如在教《争吵》时,我让学生在读书时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不同表现。第一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第二步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这样不离文本,引导学生真真切切地边读边思考,读出语文味。(3)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是一种美读,一种升华的读,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边读边思考,对课文产生独特感受、体验的朗读。如在教《荷花》时,在学生体会到荷花盛开时的美景时,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你能通过朗读展现出荷花盛开时的美丽姿态吗?”我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么动

6、情,那么令人陶醉,让人仿佛看到一大池美丽的荷花就展现在眼前。有了这感情朗读,语文味就更浓了。二、语文课要有品词赏句课文中的语言就像沙滩上的一颗颗贝壳,是那么丰富;又像一颗颗发光的宝石,是那么精湛,那么引人入胜;还像一杯杯清茶,耐人寻味。丰富、精湛、耐人寻味的语言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味道来,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1、对比品析。在比较中品词赏句是我们常做的一个方法,因为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中,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语文味才能得以体现。如在教《泊船瓜洲》

7、时,学生理解诗意后,我问学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中,这个“绿”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纷纷回答:“可以换成‘到、吹、过、来、刮、入、满……’”那“为什么诗人不用这些字,而用‘绿’字?”通过比较,学生很快就懂得那些字没有写出江南的生机和美。而‘绿’字不仅写出春风的动态,还写出了颜色的变化,仿佛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画面,尽情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美景的思恋。2、联系上下文品析。我们知道,语文中的字、词、句的情感总是统一在一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