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二节 鼻科病人的护理.ppt

第六章第二节 鼻科病人的护理.ppt

ID:61748628

大小:6.06 MB

页数:64页

时间:2020-02-06

第六章第二节 鼻科病人的护理.ppt_第1页
第六章第二节 鼻科病人的护理.ppt_第2页
第六章第二节 鼻科病人的护理.ppt_第3页
第六章第二节 鼻科病人的护理.ppt_第4页
第六章第二节 鼻科病人的护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第二节 鼻科病人的护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节鼻科病人的护理一、慢性鼻炎鼻腔粘膜及粘膜下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病,炎症可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间歇期内不恢复正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临床上可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病因与发病机制无确切病因,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感染慢性鼻炎局部因素全身因素职业与环境因素其他因素局部因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鼻腔及鼻窦慢性炎症严重鼻中隔偏曲长期使用减充血剂邻近感染病灶影响全身因素全身慢性疾病影响营养不良(VCVA缺乏)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低下青春期、妊娠期职业与环境因素长期或反复吸入粉尘或有害化学气体生产或生活环境中温度、湿度急剧变化通风不良其他因素:烟酒嗜好、过度疲劳

2、、免疫功能障碍临床表现1慢性单纯性鼻炎2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之临床表现①鼻塞:特点为:a.间歇性:白天: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b.交替性:随体位改变呈交替性鼻塞。侧卧位时居下侧鼻腔阻塞,上侧通气良好。②流涕:鼻涕增多,常为粘液性,继发感染出现脓性。③其他:头痛、头昏、咽干、鼻根部不适等。慢性单纯性鼻炎之体检所见体检:(前鼻镜下可见)①鼻粘膜肿胀,以下鼻甲最为明显。②下鼻甲表面光滑湿润呈暗红色,且柔软富有弹性。③探针轻压凹陷,移开后立即还原。④对麻黄素反应灵敏,粘膜收缩明显,下鼻甲缩小。收缩良好的下鼻甲麻黄素收缩前麻黄素收缩后慢性肥厚性鼻炎之临床表现①鼻塞:持

3、续性,较重,无交替性。②流涕:粘液性或粘脓性,多,不易擤出。③其它:a.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b.肥大的下鼻甲压迫咽鼓管→耳鸣、耳闭塞感。c.下鼻甲肥大→通气不良,用嘴呼吸→慢性咽炎、喉炎。d.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失眠、精神萎靡。慢性肥厚性鼻炎之体检所见体检:(前鼻镜下可见)①下鼻甲肿大,鼻粘膜增生肥厚,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状,色苍白或淡红色,或紫红色。②探针轻压有硬实感,不易出现凹陷,或有凹陷也不易复原。③鼻腔底部、下鼻道或总鼻道内可见粘脓性分泌物。④对麻黄素反应不敏感,粘膜不收缩或轻微收缩,下鼻甲大小无明显变化。案例病史多涕,为黏液性/黏脓性;鼻塞,为间歇性(白天、劳动、

4、及运动时减轻,睡眠、寒冷及静坐时明显)及交替性(侧卧居下侧鼻塞重),间断头痛。病程1月有余。男性,25岁检查鼻粘膜充血,双侧下鼻甲肿大,呈暗红色,表面光滑,总鼻道有黏液性分泌物聚集。诊断:慢性单纯性鼻炎?根除病因1缩小鼻甲体积3恢复鼻腔通气功能4消除黏膜肿胀2处理原则护理诊断与措施【一般护理】1.鼓励病人多进行户外活动,避免过度劳累,提醒病人随天气变化增添衣服。2.戒烟,尽量避免长期在温度过高、过低、空气干燥及粉尘、化学毒物污染的环境中工作及生活。1.慢性单纯性鼻炎(1)遵医嘱给予血管收缩剂,用0.5%~1%麻黄碱滴鼻,每日3次;或服用霍胆丸、鼻炎片等中成药,以减轻局部症状。(2)遵医

5、嘱行下鼻甲黏膜下普鲁卡因注射;针刺迎香穴等穴位,以缓鼻塞。【对症护理】2.慢性肥厚性鼻炎(1)鼻粘膜收缩尚好者,遵医嘱给予单纯型疗法,或协助医生进行下鼻甲粘膜下硬化剂注射法、激光、冷冻疗法。(2)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应配合医生做好术前术后护理。1.用滴鼻药及其他治疗护理后,鼻粘膜是否回缩,鼻塞是否减轻,嗅觉是否提高。2.鼻塞较重的病人出现耳鸣、耳内堵塞感提示可能并发中耳炎,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慢性鼻炎病人因长期鼻塞、嗅觉减退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往往会产生焦虑心理。应多和病人沟通,耐心解释病情,介绍治疗方法,使其解除忧虑,树立治愈疾病的

6、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1.指导病人提高机体抵抗力,积极预防和治疗急性鼻炎。2.不宜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防止发生药物性鼻炎。3.指导病人正确的擤鼻方法。4.对从事粉尘或有害化学气体作业的人员,工作适应戴口罩或面具等防护器具,尽量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及物质;定期体检,发现职业性疾病及时治疗或更换工作。5.加强厂矿管理,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浓度,减轻环境污染;加强防护措施,如安装各种先进的吸尘、清洗设备等。【健康指导】二、鼻窦炎鼻窦粘膜的化脓性炎症。分类:性质:急性、慢性;部位:上颌窦炎、筛窦炎、额窦炎、蝶窦炎。解剖特点与鼻窦炎发生窦口小、稍有狭窄或阻塞即引起鼻窦通气障碍;鼻窦与鼻腔粘膜相连续

7、,鼻腔粘膜病变常累及鼻窦粘膜;“鼻-鼻窦炎”各鼻窦窦口彼此相邻,一窦生病可累及其它鼻窦。“全组鼻窦炎”•上颌窦:开口高而窦腔低,开口小而窦腔大,在中鼻道开口的位置最后、最低,发病率最高。•筛窦:吸入气流的首先冲击部(前筛),且为蜂房结构,不利引流故感染机会多,发病率次于上颌窦。•额窦:开口与上颌窦、筛窦开口毗邻,发病率位于第三。•蝶窦:位置最深,常规检查不易,发病率最低。解剖特点与鼻窦炎发生探针通额窦探针通上颌窦探针通蝶窦口探针通筛窦后群(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