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doc

积极心理学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doc

ID:61756345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19

积极心理学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doc_第1页
积极心理学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doc_第2页
积极心理学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积极心理学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心灵断乳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波动幅度较大,正确的引导可以使其在未来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不再抱怨,提高生活幸福感,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未来。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概念(一)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幸福的心理学,其倡导心理学要以正常健康人群为对象,通过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同时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及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的发起人是格曼,提出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积极品质和力量,只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方法,就可以激发人们潜在的积极品

2、质以及积极力量,从而使人们获得幸福感。(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是正常健康的学生,让学生以乐观、积极、希望等正能量人生观去面对现在、未来所发生的积极或是消极的事情。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引进积极心理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让学生以积极正面的形象重新认识自己,与更好的自己相遇,同时引导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改变原有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学生的防治理念,使其更偏向于正常学生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正面地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可以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感受幸

3、福的所在。二、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一)中职生心态较为浮躁3学海无涯我国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在15到18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正是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心理上的断乳期。中职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都只是为了获得中职毕业证,因此,大多数学生比较浮躁,无法专心地学习基础知识,导致成绩较低,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和考试产生厌倦心理,无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二)中职生缺乏自控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家长正确的教育和指导,与家长缺乏良性沟通;同时中职生正处于渴望独立、自我意识不断提升的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再加上自身控制力较弱,容易被社会不良行为

4、影响从而对学生未来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三、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提升方法(一)主观性的积极心理体验积极心理体验是让学生通过心理和感官两个维度体验幸福,并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憧憬。通过积极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满足、高兴、爱等感受能力。根据心理学对人类快乐的研究发现,当人处在快乐的状态时,更容易接受外界信息,树立的目标也更加清晰明了,同时为个人目标付出最大的努力;但是在不快乐的状态下,人们就很难顺利完成上述事情。因此,一个人的快乐会对其认知造成一定影响。加强中职生的主观积极体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其认知水平的发展也有所提升。主观积极体验可

5、大幅度降低消极事件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的正能量。(二)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学指出人类具有自我决定性、智慧、防御及乐观等多种积极人格特点。人类身心健康的外在表现就是健全人格,同时最为重要的心理品质是乐观及自我决定性。在中职生的健康人格培养中要特别注重自立、自尊、自信及自强,从而激发中职生潜在的积极人格特质。(三)积极组织系统的营造3学海无涯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可以帮助个体形成积极品质,因此,在对中职生进行积极品质的培养中,应该从良好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营造出发。良好社会大环境需要每个公民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同时营造完善的道德体制;良好学校小环境的营造需要学

6、校全体教职员工一起营造,从而使学生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在人类品质中,积极心理品质对人类的认知判断和事物判断有重要意义,同时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用正确态度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生活。因此,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体会生活中的幸福。与此同时,中职学校也要把积极教育理念推广至德育等其他教学课堂,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参考文献:[1]王文博.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8):18.[2]孙莉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2

7、016(5):93-95.[3]杨俊.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民营科技,2017(1):256.3学海无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