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三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二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二).pptx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三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二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二).pptx

ID:61760679

大小:1.06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1-03-19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三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二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二).pptx_第1页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三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二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二).pptx_第2页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三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二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二).pptx_第3页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三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二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二).pptx_第4页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三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二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二).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三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二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二).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三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二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二)1.孟德尔遗传定律与假说—演绎法要点重整2.一对等位基因相关的性状分离比(1)若是完全显性,则Aa×Aa→3A_∶1aa。(2)若是不完全显性,则Aa×Aa→1AA∶2Aa∶1aa。(3)若是显性纯合致死,则Aa×Aa→2Aa∶1aa。(4)若是隐性纯合致死,则Aa×Aa→全为显性。(5)若是显性花粉(或卵细胞)致死,则Aa×Aa→1Aa∶1aa。(6)若是隐性花粉(或卵细胞)致死,则Aa×Aa→全为显性;XAXa×XaY→1XAY∶1XaY或1XAXa∶1X

2、AY。3.两对或三对等位基因相关的性状分离比(1)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2)常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3)AaXBXb×AaXBY(A、a控制白化病,B、b控制色盲;不考虑性别差异)4.后代比例的变式(1)两对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变式AaBb自交后代比例AaBb测交后代比例9∶(3+3)∶1→9∶6∶11∶2∶19∶(3+3+1)→9∶71∶3(9+3)∶3∶1→12∶3∶12∶1∶1(9+3+3)∶1→15∶13∶19∶3∶(3+1)→9∶3∶41∶1∶21∶(2+2)∶(1+4+1)∶(2+2)∶1→1∶4∶6∶4∶1(累

3、加效应)1∶2∶1(9+3+1)∶3→13∶33∶1(2)纯合致死变式①若显性纯合(AA和BB)致死,则AaBb×AaBb→4AaBb∶2Aabb∶2aaBb∶1aabb;AaBb×aabb→1AaBb∶1Aabb∶1aaBb∶1aabb。若显性基因(如AA)致死,则AaBb×AaBb→(4AaBb+2AaBB)∶(2aaBb+1aaBB)∶2Aabb∶1aabb;测交:AaBb×aabb→1AaBb∶1Aabb∶1aaBb∶1aabb。②若隐性纯合致死5.伴性遗传(1)性染色体不同区段分析(2)仅在X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3)XY同源区段遗传特点①涉

4、及同源区段的基因型女性为XAXA、XAXa、XaXa,男性为XAYA、XAYa、XaYA、XaYa。②遗传仍与性别有关1.不是所有生物都有伴性遗传,如无性别决定的绝大多数植物——玉米、豌豆等。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不管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非同源区段,且遗传时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3.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是都控制性别,如控制色盲的基因。4.伴X染色体遗传病,在男性中,发病率等于致病基因频率。6.基因位置的判断(1)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非同源区段的判断①若有显性纯合雄性个体:显性纯合雄性个体×隐性雌性个体→a

5、.若后代雄性均为隐性个体,雌性均为显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b.若后代雌雄均为显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②若是群体中无法直接获得显性纯合雄性个体:多对显性雄性个体×隐性雌性个体→a.若后代出现显性雄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b.若所有杂交组合后代雌性个体均为显性个体,雄性个体均为隐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2)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①若显隐性已知,则选用隐性雌性个体×显性纯合雄性个体,得F1全表现为显性,再让F1中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

6、获得F2,观察F2的性状表现。②若显隐性未知,先采用正交和反交法得到各自的F1,然后让各自的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各自的F2,再观察对比F2的性状表现。(3)判断两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①确定方法:选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且纯合的雌雄个体杂交得F1,再将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F2,统计F2中性状的分离比。②结果与结论:若子代中出现9∶3∶3∶1(或9∶3∶3∶1的变式)的性状分离比,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子代中没有出现9∶3∶3∶1(或9∶3∶3∶1的变式)的性状分离比,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同

7、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属于细胞质基因等其他情况。7.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关概率(1)完全连锁(不考虑交叉互换)(2)交叉互换:产生配子种类都为4种,但表现为两多两少,若AB连锁在一起,则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多,另两种交换的配子Ab和aB少;若Ab连锁在一起,则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多,另两种交换的配子AB和ab少;若进行测交,则子代都出现四种表现型,也表现为两多两少,若子代双显和双隐的表现型比例高,则AB连锁,反之,则Ab连锁;自交的结果可以依据双隐性状占的比例高来推断连锁情况,若双隐性状占的比例大于1/16,则AB连锁,若双隐性状占的比例

8、小于1/16,则Ab连锁。(3)部分连锁与部分组合(不考虑交叉互换)(4)交叉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