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ppt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ppt

ID:61772912

大小:1.20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1-03-20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ppt_第1页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ppt_第2页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ppt_第3页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ppt_第4页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从公共组织产生起,公共组织是伴随着实践而存在和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公共组织是不断进行着调适和完善的,而随着公共组织实践所形成的不同时期的理论则成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公共组织的重要依据。导入语管理学中所研究的组织理论包括:前管理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古典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当代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现代公共组织理论。组织理论的发展脉络组织理论前管理学时期古典管理时期行为科学时期当代组织理论系统科学时期行政组织理论现在公共组织理论中国古代的组织管理思想(1)国家管理方面,表现为治国方略(2)组织管理方面,表现为国家

2、的组织结构(3)人事管理方面,表现为用人制度(4)军队管理方面,表现为兵法前管理学时期的组织管理思想外国古代的组织管理思想《圣经》曾记载了西方最早的组织管理思想。古代埃及在行政组织管理方面的主要贡献是设立宰相职务,从而把神权和世俗权力区分开来。欧洲中世纪的教会管理。古典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美国管理学家弗里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主要观点:(1)制定标准定额。(2)挑选一流的工人。(3)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4)实行新的奖励制度。(5)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亨利•法约

3、尔(HenryFayol)主要观点:(1)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的五项职能。六种基本的活动: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指组织内行政人员所从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即管理的五项职能。(2)组织管理的十四条原则。法约尔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归纳出简明的14条组织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系列。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精神。科层组织理论代表人物:马克斯•韦伯

4、(MaxWeber)主要观点:(1)权威的类型。组织赖以建立的权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魅力型权威(charismaticauthority);第二种是传统权威(traditionalauthority);第三种是法定权威(legalauthority)。(2)官僚制组织的基本特征:1)实现劳动分工。2)各种公职或职位按权力等级严密组织起来,形成指挥体系。3)通过正式考试的成绩或在培训中取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的所有成员。4)实行任命制。5)公职人员都必须是专职的,并有固定薪金保证。6)职务活动被认为是私人事务以外的事情,受规则和制度制约。(3)官僚制组织的结构:1)专门化

5、的权限和任务。2)职位按照“层级制”(等级制)的原则加以组织。3)官员的选任以专业技术资格为标准,官员可在不同的专业化分工和层级进行职业升迁。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人际关系学说代表人物: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EltonW.Mayo)主要观点:(1)“社会人”的观点。(2)“非正式组织”的观点。(3)管理职能的观点。需要层次理论提出者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Maslow)理论要点: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要按其重要程度和产生的先后顺序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需要、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首先产生的是最低层次的需

6、要,当这一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依次要求高层次的需要;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几种需要可能同时存在,但由于其心理发展程度不同,占主导地位的需要也就不同;人的需要带有发展的、动态的性质;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要,研究调动积极性问题,开展具体管理活动。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Herzberg)于1959年提出的一种理论。理论要点: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情绪。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总的来看,激励因素基本上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的,保健因素基本上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的

7、。期望理论提出者:美国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H.Vroom)。理论要点:期望理论是一种通过考查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选择合适的行为,以达到最终奖酬目标的理论。用公式表示为:M=E×V(式中的M是“激励力量”,E是“期望值”,V是“效价”)。X理论—Y理论提出者:美国行为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M.McGregor)。理论要点:X理论:(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