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青竹刻走进学前教育美术课堂初探.doc

留青竹刻走进学前教育美术课堂初探.doc

ID:61793380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20

留青竹刻走进学前教育美术课堂初探.doc_第1页
留青竹刻走进学前教育美术课堂初探.doc_第2页
留青竹刻走进学前教育美术课堂初探.doc_第3页
留青竹刻走进学前教育美术课堂初探.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留青竹刻走进学前教育美术课堂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留青竹刻走进学前教育美术课堂初探摘要:常州留青竹刻是独居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发展近年来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其学习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手工操作能力,都是学前专业学生本身所具备的,且他们的文化素养与认知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渗透至幼儿园中。因此,为更好的将地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本次将留青竹刻非遗传承人邀请至学校课堂,尝试以课堂教学的模式传授竹刻艺术,逐步归纳整理成较为完整的留青竹刻教学体系,设置课程内容,完善教学评价方式。关键词:留青竹刻;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实践教学留青竹刻是“常州三宝”之一,根据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近8

2、0%的学生不知道常州有留青竹刻,其制作材料、制作方法、文化传承等就更不用说了,这对地区文化的发展来讲,非常不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将来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主体,是学龄前孩子们的启蒙教师,他们对于地方文化的认识与了解,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工作中对于留青竹刻文化的渗透与传承。因此这项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不言而喻。1常州留青竹刻与传承模式1.1留青竹刻及其发展留青竹刻是在厚度仅0.1毫米的青筠上雕刻,依照纹饰变化,通过青筠的多留、少留或不留,产生层次与明晦变化,而这0.1毫米的竹刻功夫,却要搭上无数的精力与技艺。留青竹刻的作品形式多样,包括臂搁、笔筒、镇纸、扇骨等文房用品及艺术用品。随着把玩

3、和保存的时间不同,年代越久,竹肌颜色会变得越深,竹青则淡雅,其对比和光泽让人爱不释手。更为重要的是,竹刻以中国画及书法题材为主,背后蕴藏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书画文化和竹文化,了解与制作的过程中,在方寸间感受着文化的熏陶,技艺传承的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承。常州留青竹刻素有“天下留青看徐白”的美誉,白氏善“工”,徐派“写意”,其作品皆技艺精湛,名扬海外。2008年常州留青竹刻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学海无涯1.2留青竹刻的传统传承模式留青竹刻作为一种小众的艺术门类,其受众群体多为文人雅士,他们“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是他们精神的符号。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手工艺人多为匠

4、人,他们家传手艺,有着精湛的技艺,但往往不如文人一般会在作品署名,后续很难记载和考证。为保持自己的技艺不为他人所学,所以他们一般采用家传制或学徒制,当然在现代还有一些留青竹刻爱好者的学习。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旦传承链中出现问题,或在某段时间内,社会群体不够重视这一文化,这一技艺的传承就会产生由量的减少到质的退化,甚至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2学前教育教学美术课堂模式的优势留青竹刻作为一个艺术活动形式走入中小学活动屡见不鲜,但学生仅能通过此类活动对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既不具备制作的能力,也没办法感受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对于其传承意义不大。作为常州唯一一所幼儿

5、师范学校,幼师学生和其美术课堂在非遗传统美术课程留青竹刻的学习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条件。2.1有较为系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在我校目前的美术课堂教育教学下,通过每周固定课时的学习,如第一年以幼师美术基础为主,学习素描、色彩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第二年以幼师绘画为主,以儿童画和常用绘画材料进行表现;第三年以手工为主,慧心巧思,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最后以综合运用为主,掌握构思与设计能力。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基本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儿童画、手工等幼儿美术教育教学专业技能,他们具备一定的美术造型能力和操作能力。2.2有目的有计划的将技能与文化素养的提升相融合课堂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系统性、计划性、目

6、的性。技能的学习能通过“手把手”的示范与指导,而文化素养的提高则可以通过课堂的设计将其融入进技能学习之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本身具备了较好的品德与文化素养,能为技能的学习提供良好的铺垫。2.3有效的将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结合发展美术是文化交流的媒介,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以更好的加强对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美术比文字还要早于对文化的传播,通过新媒体时代美术课堂的学习,学4学海无涯生能更加方便、直观、有效的了解不同形式的美术形式,感知其历史和意义。随着现阶段对幼师美术教学创新意识的重视,教师努力致力于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和培养学生

7、对于创新的意识,以深厚的文化为根基,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作出符合时代和不同审美趣味的形式与作品。在不久的将来,立足于岗位,他们还能将这一文化形式渗透至幼儿园教育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3学校教学模式下留青竹刻课程的实践教学3.1邀请传承人走进课堂,亲授技艺在过去,手工艺人们几乎只在家中进行手工作品的制作,以家族传承和学徒制教授技艺。将留青竹刻的非遗传承人邀请至课堂,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课堂体验,竹刻老师带着自己的作品,讲授竹刻的历史及主要形式,亲自教授制作的技艺技巧,学生在尝试的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