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图”留青竹刻笔筒的鉴赏与思考

“高山流水图”留青竹刻笔筒的鉴赏与思考

ID:42127820

大小:1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8

“高山流水图”留青竹刻笔筒的鉴赏与思考_第1页
“高山流水图”留青竹刻笔筒的鉴赏与思考_第2页
“高山流水图”留青竹刻笔筒的鉴赏与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山流水图”留青竹刻笔筒的鉴赏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山流水图”留青竹刻笔筒的鉴赏与思考人们通过文献(指文字内容)和证物来了解历史,文献受到执笔者主观倾向的局限,不能保证客观真实地再现历史;证物不言,却能真实地诉说其文化背景和成因,这就是人们喜爱收藏、研究文物的重要原因。笔者介绍的这件留青竹刻笔筒,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敬请藏友评说。笔筒高16.5厘米,口沿近似椭圆形,口径13x12厘米,红木嵌口封底,设三矮足。留青竹刻画面,描绘一位老者正在专心致志地弹琴,另一位长者正在聚精会神地听曲,以至于听得入神,手中的扇子掉到地上都浑然不觉。画面反映了春秋时期楚国的伯牙演奏"

2、高山流水”曲,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把“知音难得”的典故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人物的面部表情和手的姿态精确传神,两位坐在高山溪水旁的一颗大香樟树下,伯牙表情专注地双手抚琴,身前搁置一把小紫砂茶壶;钟子期侧耳凝神倾听,左手的扇子不自觉地滑落到地上,两条溪水缓缓地从他们身边交汇流过,衬托出“高山流水”曲激起他们心灵的共鸣,意境深远。留青竹刻笔筒保存基本完好,在竹身部分有几条细细的纵向干裂纹。整幅画面在极薄的竹筠上,采用全留或多留、少留或不留等多种技法,来表现画面的丰富层次,刻画出深浅浓淡的变化,极具中国画的墨韵,充满了诗情画意,洋溢着

3、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作者刀法娴熟,刀口爽辣,线条挺括、圆转、流利,既有虚实对比,又有远近变化,还有重点精工,将竹刻中的阴刻和留青刻与中国书画密切结合。作品神形兼备,雕工精细,透视出作者深厚的书画功底。另外,作品中的去地留青阳文款识为:“高山流水图,岁在丙子,秋月,蔡山川画”。三行漂亮的行草,大小排列有致,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用刀代笔,刀走龙蛇,表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感。把画面的意境,用“高山流水图”五个字来概括,起到画龙点睛之妙,使书法和绘画在同一画面上达到和谐统一,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在把玩鉴赏这件笔筒时,有

4、几个问题值得思考。问题一:作者蔡三川是何人。问题二:落款是“岁在丙子秋月”,据推算,可能的年份是1696年之后,具体是哪一年,有待考证。问题三:作者的落款为“蔡三川画”,清代还未见到这种落款样式,一般是“某某”或“某某制(治、亥9、镌、作)”,没有发现“某某某画”的落款。以上问题请收藏界的朋友释疑解惑。(责编:辛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