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环境设计的重构.doc

孔子学院环境设计的重构.doc

ID:61802713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21

孔子学院环境设计的重构.doc_第1页
孔子学院环境设计的重构.doc_第2页
孔子学院环境设计的重构.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孔子学院环境设计的重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无止境孔子学院环境设计的重构[摘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对我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孔庙也由最先祭拜孔子的地方逐步形成“庙学合一”的规制。如今,传统的“庙学合一”已失去其直接传播文化的功能,只成为后人瞻仰的精神圣地。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无论是国内的孔子学堂还是国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在“庙学合一”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建筑环境。[关键词]庙学合一;学堂;孔子学院;文化交流;环境设计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庙学合一”的古教育模式被淘汰,现代化的高校承接了文化教育的使命。近年来的国学热表明我们对重学

2、传统文化的热情。经过探索,形成了孔子学堂这种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新型教育空间。而“孔子学院”则成为我们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平台。如何构建海外孔子学院的建筑环境,凸显我们的文化特色,是新形势下我们应当探讨的一个问题。1“庙学合一”与书院3学海无涯学无止境1.1“庙学合一”。在未有孔庙之前,古代就有开学之初以释奠礼祭祀先圣先师之礼俗,而这种祭祀只是一种仪式,并没有专门的场所。后在孔子殁后的第二年,他当年的居室被弟子们奉为“庙”,孔子子孙“世以家学相承,自为师友”,在孔庙里学习礼乐文化,这是孔庙与学校教育的初步

3、结合,“庙学合一”初显端倪[1]。在中国林林总总的孔庙中,只有山东曲阜孔庙和浙江衢州孔庙是家庙规制,其余的孔庙包括历代京城和地方孔庙都是“庙学合一”的规制[2]。以郑州孔庙为例,其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是典型的庙学合一的产物。把庙作为学习、缅怀圣人的场所,以学来考察德行与学业,依靠学更好地传播发扬这种礼制,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依存。1.2书院。书院最早起源于唐朝,后来由于“庙学合一”的逐渐发展成熟,到了宋代,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期,形成有别于孔庙的教育空间。传统书院的建设在选址、设计、修造的过程中,始终有

4、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作为营造原则。其既有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秩序体现,又有人文心怀山水的美学观念。因孔庙特有的政治地位和教化作用,其在书院中始终处于中心或最佳的位置,一般来说,最合乎礼制的布局是左庙右学或前庙后学。以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为例,其最初的读书教育功能只是依附于宗教的附属功能。后来随着书院功能的完善,演变成独立书院的雏形。形成讲学、供祀的基本规制。2孔子学堂对传统的传承在重提振兴传统文化的今天,“庙学合一”的形制被重新探讨。“孔子学堂”是我们寻找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发展相契合的着力点,是在西方文化影响下

5、建造的特色化、现代化、人文化的新型教育空间。2.1山东省博物馆孔子学堂。以山东省博物馆内部的孔子学堂为例,按场地规模设立讲堂区、习字区、诵读区、饮茶区、听琴区、闻香区、文化产品展示等区域。按场地人群所需成立孔子文化活动中心;茶礼表演;传统家具陈列馆,复古书房配以古琴演奏和焚香艺术,展示一份优雅与娴静的生活状态。2.2郑州文庙“复辟前庙后学”。郑州文庙为全国首次将孔庙作为“前庙后学”的国学课堂,东厢房被隔成了三间[3]。为了突出国学堂特色,书桌采用仿古条几,座椅的形状类似蒲团。让孔庙成为‘地处庙内幽深处,

6、悠悠传来读书声’的圣贤之院。3孔子学院的环境设计近年来,我国在海外设有300多家孔子学院,其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全球平台[4]。面对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我们应当注意到其建筑环境设计有诸多不合宜的地方。3.1苏格兰孔子学院以苏格兰孔子学院为例,其坐落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老城南郊,主建筑曾为名人故居,如今镌刻有中文“孔子学院”的铭牌和孔子胸像,显示其已被重构为中国儒学圣堂。这座都铎风格的建筑为三层,一层的大客厅保留了原来的室内陈设,开敞明亮的新古典主义南厅被用作学术会议讲厅,余下的布置为卫生、厨房及旋转楼梯

7、等;二层为图书馆、汉语教室等;三层为办公空间。苏格兰孔子学院与传统的“庙学合一”的空间精神相去甚远,无法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存在着以意向口述代替真实情境的空间缺憾。对于大部分海外初学者而言,普遍采用情景式教学的方法,然而在苏格兰名人故居里开展情境教学,存在室内环境不够中国化,室外无精神信仰空间的问题。4孔子学院建筑环境设计的建议3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我国传统建筑设计讲究空间体验与场所的精神营造。因而其营造方式有自己独特的建筑观。区别于西方的建筑观,我国传统建筑注重群体的组合与布局,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呼应。

8、而西方的建筑设计观念是将建筑作为个体进行设计。我国传统建筑观念讲究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这种观念有很强的精神文化特点,赋予建筑空间特殊的意义,使其成为精神和文化的载体。当代教育空间千篇一律的设计已与传统的历史文脉断裂。虽区别于古代教育建筑,但仍应在基本功能、文化氛围等方面对其有所传承。将其设计成具有人文气质的片段,带给人以教化感悟。现今在我国有孔子学堂这种对古教育模式的继承性发展。我们将“庙学合一”所要传达的礼乐人文精神展现在其中,为我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