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探秘-感慨“磨盘山之战”.docx

三国历史探秘-感慨“磨盘山之战”.docx

ID:61809799

大小:15.1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21

三国历史探秘-感慨“磨盘山之战”.docx_第1页
三国历史探秘-感慨“磨盘山之战”.docx_第2页
三国历史探秘-感慨“磨盘山之战”.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三国历史探秘-感慨“磨盘山之战”.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感慨“磨盘山之战”1658年对于南明永历政权来说是很不幸的。清朝三路大军从湖南、四川、广西三个方向同时向永历政权进逼,由于种种原因,南明军节节失利,被迫退保云南。到了1659年,战局并没有好转,永历政权决定退守中缅边界一带。清军穷追不舍。明军统帅李定国将军集中精锐部队设伏于地势险要的磨盘山,准备消灭进犯的清军,维持住永历政权的最后一线生机……本来,清军骄横无备,不少人进入了李定国设下的伏击圈,就在这一关键时刻,南明官员卢桂生向清军统帅吴三桂告密,吴三桂大惊,连忙下令清军撤出来,并发炮轰击山上的明军。明军被迫出战,一场血战开始了……双方伤亡惨重,李定国被迫率军撤走。

2、永历帝朱由榔更是惊慌失措,被迫逃亡到缅甸……本文的重点并不是描述磨盘山之战的经过,而是想抒发本人发出的感慨……一、一想起磨盘山之战的背景,本人就有一种深沉的悲愤感。当明清战争刚开始时,明朝的综合实力占据上风。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局势对明朝越来越不利。清军入关后,明朝宗室先后建立了几个政权。可是,这些小朝廷不但没有完成恢复大明江山的使命,反而在清军的大举进攻下崩溃。最后,连永历帝也被迫退守中缅边界地区。试想:如果明朝的政治清明一点,社会矛盾缓和一点,军队的战斗力再强一点,帝王的素质再高一点……最后会退到边境地区吗?磨盘山之战还会发生吗?一个泱泱大国到了这种山穷

3、水尽的地步,无论如何也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败类,这些败类总是在关键的时刻帮敌人的大忙,使本民族的事业遭受重大挫折。如前文所述,清军本已进入李定国设下的伏击圈,可南明官员卢桂生叛变投敌,使局势急转直下。如果没有卢桂生,如果卢桂生不叛变,磨盘山之战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结局了!吴三桂可能会丧命,他所率领的清军精锐可能遭到灭顶之灾。南明永历政权就会暂时稳定下来,永历帝就不会马上跑到缅甸去,抗清势力的士气就不会急剧衰退。可惜,历史不能假设,永历帝逃到缅甸后也没有过上安定的日子,最后被缅甸当局交给清军……但是,如果我们思考问题时再深入一点,就会问:“南明王

4、朝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败类?”根本原因还是政权腐败、民心不固!人性是有弱点的,在危难的局势面前,不能指望每一个人都不出卖自己!就算没有卢桂生,李桂生和王桂生可能会窜出来!三、统治者不能把战争的希望寄托于侥幸的战机上,应该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就算没有卢桂生,就算明军取得磨盘山之战的胜利,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抗清大局。因为:从当时的实际形势来分析,清朝的综合势力已经占据明显的上风,就算清军在一次战役中失败,统治集团也可以调集重兵重新进犯。我们不能指望明军在以后的战役中都能获胜。最后,恐怕永历帝还是要逃亡到缅甸去。其实,当初永历帝在清军进逼下选择退守中缅边疆地区,这也不是最明

5、智的选择。因为:边疆地区的经济是落后的,人口是稀少的,交通是不发达的,信息是闭塞的,缺乏支持长期战争的物质条件,在战略上也缺乏回旋余地。何况,永历帝先退到边疆,再逃亡到缅甸,就会严重动摇广大抗清战士的斗志,使他们对前途感到渺茫。可惜,永历帝没有一个长远的打算,在强敌面前一跑再跑,最终自食其果!四、李定国将军在危难之际依然敢于同敌人拼搏!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英雄人物。李将军是一位品德高尚、智勇兼备的将军。他曾经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取得骄人的成绩。然而,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限制,他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其实,他本来是反对永历帝退往边疆地区的,最终还是无可奈何地向皇帝屈服

6、了。李定国知道:以其被清军用慢性消耗战拖死,还不如放手一搏,出奇制胜。于是,他策划了磨盘山之战。由于叛徒的告密,他没有达到战役目的,自己的军队伤亡惨重,不少忠勇的老部下也英勇战死了。近代革命家李根源先生写了一首诗:老草坡前草树香,磨盘诸将墓堂堂。残碑读罢呼雄鬼,生死都从李晋王。这首诗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牺牲者的敬仰之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李定国将军在将士中的巨大号召力。磨盘山之战后,李定国并没有向敌人屈服,也没有灰心丧气,而是继续站在抗清斗争的第一线。艰难地支撑危局。最后,因为积劳成疾,他在中缅边界去世了。正因为李定国具有矢志抗清、决不动摇的精神,从而大大激励了后代的

7、反清志士。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在一次演说中曾经说:“愿吾滇人,勿忘李定国!”就是希望人们继承李将军的遗志,发扬他的精神,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历史是会过去的,但历史又是需要记忆的!有记忆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总结。有总结才会有进步!李定国生平简历;下面的资料来自百度网: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养以为己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李定国成年后,勇敢

8、善战,为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