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徐童保树》优秀教案设计三篇.docx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徐童保树》优秀教案设计三篇.docx

ID:61872009

大小:73.1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25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徐童保树》优秀教案设计三篇.docx_第1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徐童保树》优秀教案设计三篇.docx_第2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徐童保树》优秀教案设计三篇.docx_第3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徐童保树》优秀教案设计三篇.docx_第4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徐童保树》优秀教案设计三篇.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徐童保树》优秀教案设计三篇.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徐童保树》优秀教案设计三篇《徐童保树》写了郭林宗老先生因为书中的一段话,认为“木在口中”不吉利,决定要砍掉院中的大树。徐童接着老先生的字谜,顺水推舟,也帮助老先生认识错误,挽救了大树。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徐童保树》优秀教案设计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生字11个(昌、辩、驳、郭、宗、邀、庭、槐、狂、囚、锯),积累词语10个(南昌、善于、辩驳、邀请、做客、庭院、槐树、狂风、囚禁、吉利)。2、能正确朗读课文。3、了解徐童针对老先生的话中纰漏迅速加以辩驳,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

2、帮助别人。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徐童针对老先生的话中纰漏迅速加以辩驳,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别人。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1.出示课题:36徐童保树(齐读)2.徐童是谁?3.出示第一节:东汉末年,南昌有个姓徐的儿童,聪明伶俐,善于辩驳,大家很喜欢他。(指名读)4.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徐童正是凭着自己的聪明伶俐,善于辩驳,保住了一棵大槐树。5.(出示投影)瞧,这座庭院里的这棵槐树长得更是茂盛。(出示句子:这树挂满了墨绿色的叶子,就像一把巨大的华盖,夏日遮掉骄阳,冬天挡住狂风。)(齐读)6.就是这样一棵树却要被除掉,你觉得可惜吗?课文中

3、用了反问的句式,更突出了徐童的痛惜之心。(出示句子:而您却要除掉它,这不是太可惜吗?)(指名赛读)7.这里的您是谁?8.过渡:郭林宗老先生为什么要除掉这么好的一棵槐树?徐童又是怎样保住它的呢?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1.接龙读课文(读通读准)2.学习生字新词:南昌辩驳邀请庭院槐树囚禁华盖一本正经锯(1)指名小老师领读。(2)交流学法。(3)齐读所有词语。(4)小老师带读卡后词语。三、重点学习三、四节。1.郭林宗老先生为什么要除树?2.原来,他这一举动是与看到的一个字谜有关。(出示字谜1)(指名读)3.谜底是——(板:困)出示句子:你想,木在口中,不是一个困字吗?

4、谁愿生活在困境之中呢?(指名读,小朋友,你们发现吗,其实这两句都是反问句,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对了,齐读。用反问句是为了更加肯定,起到强调作用。)4.师:郭老正是这么想的,所以他要砍树。其实,这是一种无稽之谈,根本没有科学依据,这是一种迷信做法。但在当时,徐童能不能这么说?为什么?(老先生,客人,,)5.如果你在场,你会用什么方法?6.师:是呀,徐童没有正面反驳,他有他的对策,那就是如法炮制,也用字谜来开导郭老。谜面是——(指名读,出示字谜2)(板谜底:囚)7.分组读字谜,说说:把你的方法与徐童的这方法比,谁的好?妙在何处?8.你们和徐童一样聪明,当时徐童正是这么有

5、条有理,有根有据向郭老辩驳的,谁能学学徐童,作一番振振有辞的发言。(指名读“你想,,不能住人啦”)(齐读)9.听了徐童这番振振有辞的辩驳,郭林宗便——(齐读最后一节)从看见砍树到上前劝阻,但没被接受所以只能再进行辩驳,直到最后郭老心服口服,真是曲折有趣,有没有兴趣来演一演。10.四人小组配合演一演。四、小结巩固。1.师:徐童正是凭着他的聪明才智,用他人的方法——字谜,帮助他人改正了错误。板:如法炮制2.学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3.小结:我们要学习运用别人能够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了别人。教学板书:起因:郭伯伯砍大树经过:郭伯伯的理由:困用同样的方法说服别人徐童反驳理

6、由:囚结果:保住了大树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积累词语8个。2、能正确朗读课文。3、了解徐童如法炮制,用他人的方法,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别人。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10个,积累词语8个。能正确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了解徐童如法炮制,用他人的方法,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别人。教学准备:投影、录音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揭示课题:32徐童保树2、质疑:谁是徐童?他是怎么保住树的?他为什么要保住树?3、过渡: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我国古代东汉末年的一个聪明的儿童,了

7、解他用了什么方法保住了树。4、你知道课题的意思吗?(交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徐童是个怎样的孩子?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读读课文4、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指名认读生字,并且将字卡逐个贴出。(2)说说哪些生字是难记的?(3)读词语三、朗读课文,提出问题1、四人小组学习课文小组齐读课文根据课文的词,句,内容分别提提问题(看哪组的问题提得最有水平)2、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例:老先生为什么要砍树?徐童用什么方法使老先生不砍树了?哪里可以看出徐童的聪明伶俐,善于辩驳?3、根据问题找找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来回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