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初冬》教案.doc

《晚秋初冬》教案.doc

ID:61913834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5

《晚秋初冬》教案.doc_第1页
《晚秋初冬》教案.doc_第2页
《晚秋初冬》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晚秋初冬》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晚秋初冬》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以一种静观自然的态度来写作的,感悟作者对自然深切的热爱。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在必修课本中我们学习了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体会到作者在用心感悟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想象空间很大。今天我们来学习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散文《晚秋初冬》,用眼看、用心读,亲身体味和感触季节的变换,看看自己的心中又会涌出怎样一番滋味。二、作者介绍:德富芦花,日本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德富健次郎,芦花为其号。长篇小说《黑潮》是他的代表作。今天我们学习的《晚秋初冬》选自他的散文集《自然与人生》,《自然与人生》被誉为日本明治时代描写自然

2、的典范。这本集子里的文章大多写于19世纪80年代末,陆续发表在日本的《国民新闻》上,并在1900年由东京民友社结集出版。德富芦花说:“题目定为‘自然与人生’,并不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证大地和人类的关系,只不过是将几页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写生文字公布于众罢了。这些文字都是作者经过耳闻目睹,心中有所感,随即亲手直录下来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以一种静观自然的态度来写作的,他敏感的细微的观察,极富美感的文字表达,蕴含着作者对自然深切的热爱,朴素而富有诗意。三、整体感知:阅读课文,谈谈自己的初读感受。日本作家德富芦花,在他的散文《晚秋初冬》中用细腻的笔法真实地展现了

3、一幅凄美的晚秋初冬图景。用诗情画意来形容这篇美文一点都不过。这篇美文中,作者是用时间的转换来反映同一环境中景物的变化的,用贴切的比喻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段中的不同感觉,从而逼真地描绘出晚秋初冬的自然景象来。将课文每部分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第一段:写落叶。第二段:写寂静。第三段:写清静。第四段:写夜景。四、文本研习:(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1、理出文中时间、空间内容:——时间是“霜落”而且是“朔风乍起”,空间是庭院,院子里是一棵枫树和一棵银杏。2、作者怎样描写落叶的状态?——它们的叶子因为风而“飞舞”。作者用了贴切的比喻(“像掠过书窗的鸟影”)和形象的描述(“使

4、人想起雨景”),来区分白天和夜晚落叶给人的感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看到霜后风起时树叶纷飞的图景。3、一夜的秋风过后,晨起时庭院里是怎样一番景象?作者的描写产生怎样的效果?——地下铺满落叶,“遍地如彩锦”,而枝头却是“枯瘦的”,只剩下“残叶”的“点缀”,一夜之间便由“一片金色的云”而变得“骨瘦形销”,这样的描写具有让人直接感受季节变化的视图效果。(二)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晚秋初冬的静谧的?运用了什么手法?——作者从多个角度来写晚秋初冬的静谧。天空、阳光、树木、枯叶、菊花的影子、鸟雀的残果,一切都悄无声息。这时,也许两三只觅食的麻雀会暂时打破院里的宁

5、静,但如果连苍蝇在格子门上爬动的沙沙声都能听见,那就足以显示周围的寂静了。这里作者是通过动态的描写来衬托静态的景物,以动写静,则静之愈甚。(三)阅读课文第三段,探讨:1、第三段虽然也是写静,但与第二段相比,角度不同,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明确:一是写夜晚的静,树影斑驳,炊烟升起;二是写雨中的静,雨打落叶,暮雨潇潇;三是写人的静,“默然独坐,顾影自怜”。2、第三段写清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由物及人,表现的是一种宁静致远的超然心态,结尾处能使人感受到作者孤寂的内心世界。(四)阅读课文第四段,探讨:1、在第四段中,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夜景的?——先写月光,由朦胧

6、到昏暗,再到月光消失、寒星满天;再写夜气,由“凝聚而不动”到“稍稍震颤着”,再到戛然而止。2、面对此景此境,作者竟隐隐然“听到了大自然至高无上的声音”,如何理解?——那是作者心中的天籁之音,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心底涌动着的空寂之情,那份澄澈枯淡的孤绝之美,当它们无法用言语表达时,只能用心去揣摩和体会。五、总结课文:《晚秋初冬》整篇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捕捉生活中每一值得感叹的瞬间,笔触随着周边事物的变化而静静地游移,显现出一种宁静状态下平和的心态和哲人般的沉思,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孤寂、感伤而又从容、豁达的心境,更能体会到他对自然的热爱。从艺术手法来看,有如下特点

7、:1、  构思新巧,结构谨严。作者采用了小节分段形式,每一小节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它们之间有时空的推移,有日月星辰的交替衔接,由风吹树梢、雨打落叶的外界静观到参禅一般的内心思索,让读者能更深地感触到秋天的变化和秋思的绵长。[品读与探讨]《晚秋初冬》采用了片断式的文体,结合必修课的学习内容,说说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并结合作品的内容说说它的表达效果。(课本第86页)明确:《晚秋初冬》采用了片断式的文体,必修课中的《祖国山川颂》采用的也是这种文体,它具有跳跃性,有诗歌一样的节奏,自由、灵活,空白处给人余味与想像。德富芦花写晚秋初冬,一会儿写户外景色,一会儿又写内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