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初冬》导学案

《晚秋初冬》导学案

ID:36145657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晚秋初冬》导学案_第1页
《晚秋初冬》导学案_第2页
《晚秋初冬》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晚秋初冬》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晚秋初冬》同步练习一、文本探究(一)整体感知1.将课文每部分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提示】第一段:落叶。第二段:寂静。第三段:清静。第四段:夜景。2.《晚秋初冬》采用了片段式的文体,结合必修课的学习内容,说说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并结合作品谈谈它的表达效果。【提示】《晚秋初冬》采用了片段式的文体,必修课中的《祖国山川颂》采用的也是这种文体,它具有跳跃性,有诗歌一样的节奏,自由、灵活,空白处给人余味与想像。德富芦花写晚秋初冬,一会儿户外景色,一会儿内宅景色,笔墨集中;一会儿写白昼,一会儿又写夜晚,随意轻松,各节

2、文字都比较短小,如同一个人说了不多几句话即陷入深思,很好的表现了作品的禅意与理趣。(二)细节探究1.研读第1段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落叶的?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提示】时间:白天—像掠过书窗的鸟影,晚间—扑打着屋檐,使人想起雨景,晨起—满庭皆落叶。空间:庭中落叶、门前银杏、遍地彩锦、树梢残叶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好处:有让人直接感受季节变化的视图效果。2.阅读课文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晚秋初冬的静谧的?运用了什么手法?【提示】作者从多个角度来写晚秋初冬的静谧。天空、阳光、树木、枯叶、菊

3、花的影子、鸟雀的残果,一切都悄无声息。这时,也许两三只觅食的麻雀会暂时打破院里的宁静,但如果连苍蝇在格子门上爬动的沙沙声都能听见,那就足以显示周围的寂静了。这里作者是通过动态的描写来衬托静态的景物,以动写静,则静之愈甚。3.阅读课文第3段,思考:第三段虽然也是写静,但与第二段相比,角度不同,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提示】一是写夜晚的静,树影斑驳,炊烟升起;二是写雨中的静,雨打落叶,暮雨潇潇;三是写人的静,“默然独坐,顾影自怜”。由物及人,表现的是一种宁静致远的超然心态,结尾处能使人感受到作者孤寂的内心世界

4、。4.在第四段中,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夜景的?【提示】先写月光,由朦胧到昏暗,再到月光消失、寒星满天;再写夜气,由“凝聚而不动”到“稍稍震颤着”,再到戛然而止。5.结尾处面对此景此境,作者竟隐隐然“听到了大自然至高无上的声音”,如何理解?【提示】那是作者心中的天籁之音,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心底涌动着的空寂之情,那份澄澈枯淡的孤绝之美,当它们无法用言语表达时,只能用心去揣摩和体会。(三)思维碰撞1.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写作上的启示?【提示】(1)手法上:《晚秋初冬》的片段就像一首首的绝句,景与

5、情已经无法分辨,真的是“景语皆情语”;动静结合,就拿第三自然段来看,静的是栗、银杏、桑、枫、朴等落叶,满地树影和我孤独的心。而动的则是升起的炊烟,飘香的茶花,敲打落叶的阵雨。(2)色彩上,如“红叶、金云、黄蝶、白云、黑夜、月夜、蓝天、炊烟、银杏”等等,使人感觉到了秋天的绚丽多彩,感觉到了善于变化的秋景。2.德富芦花用诗化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美妙的晚秋初冬图,他想表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这和我们古代那些写秋的名篇《秋声赋》表达的思想有什么不同?【提示】《晚秋初冬》整篇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捕捉生活中每一值得感叹

6、的瞬间,笔触随着周边事物的变化而静静地游移,显现出一种宁静状态下平和的心态和哲人般的沉思,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孤寂、感伤而又从容、豁达的心境,更能体会到他对自然的热爱。而《秋声赋》,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四)文本脉络晚秋初冬美景庭中红叶门前银杏静境静谧白昼寂静庭院孤寂感伤从容豁达纷杂落叶满地树影飘香茶花敲叶阵雨清静内宅寂静月夜二、文本亮点《晚秋初冬》整篇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捕捉生活中每一值得感叹的

7、瞬间,笔触随着周边事物的变化而静静地游移,显现出一种宁静状态下平和的心态和哲人般的沉思,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孤寂、感伤而又从容、豁达的心境,更能体会到他对自然的热爱。   从艺术手法来看,有如下特点:(1)构思新巧,结构谨严。作者采用了小节分段形式,每一小节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它们之间有时空的推移,有日月星辰的交替衔接,由风吹树梢、雨打落叶的外界静观到参禅一般的内心思索,让读者能更深地感触到秋天的变化和秋思的绵长。(2)笔墨灵秀,动静结合。作者在静态的心境中描绘自然界的动态,在动态的景物变化中体现宁静的心

8、态,通过白昼的静谧、庭院的寂静、内宅的清静、月夜的宁静来衬托内心世界的清静和寂寥,又通过落叶、生灵、炊烟、阵雨等富有生机的自然景物,奏响了一曲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自然乐章。如第三段,静的是栗、银杏、桑、枫、朴等树木的落叶,满地树影和“我”孤独的心;而动的则是升起的炊烟,飘香的茶花,敲打落叶的阵雨。(3)手法多样,语言优美。一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深秋之景,如飞舞的树叶“像掠过书窗的鸟影”,“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