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课件.ppt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课件.ppt

ID:61917490

大小:2.41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3-29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课件.ppt_第1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课件.ppt_第2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课件.ppt_第3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课件.ppt_第4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一、知己知彼,了解命题形式。目前,国内各省市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形式,尤其是辽宁省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五种:①理解关键词语。提问方式有:①根据文意,写出某个词语的含义。②某个词语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②理解重要句子。提问方式: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个句子的深刻含义。②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③从文中看,某个句子指的是什么?③筛选整合信息。提问方式:①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②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或者其变化过程怎样,要求概括说明。④分析艺术意象。提问方式:①联系全文,指出某意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2、。②某意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⑤分析写作技巧。提问方式:①文中成功地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②本文主要采用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③某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④请赏析某句话。理解重要句子以“理想和人情”为“弼辅”的“梦”,在文中具体指哪些内容?请分条列述。筛选整合信息以上三道试题为2006年高考辽宁卷,选自丰子恺的散文《杨柳》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一般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为什么?理解关键词语。“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分析艺术意象文中写了“炉火”,为什么还写“火箱”“篝火”?

3、请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写作技巧以上两道试题为2007年高考辽宁卷,选自臧克家的散文《炉火》了解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形式,能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答题。第④、⑤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赏析。二、授之以渔,掌握解题方法。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解题步骤与方法:1、找到提炼出问题的相关句子,迅速确定答案的范围。2、寻找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新组合、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3、透过词语的表面含义,体会它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的观点、文章的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解答理解关键词

4、语类型的试题)4、联系具体语境,透过句子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首先弄清手法上的特点,然后借助前后文来确定句子的含义。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形象化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陈述性语言,或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解答理解重要句子类型的试题)5、紧扣题干要求,搜集重要句子: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解答筛选整合信息类型的试题)6、充分理解艺术意象在文章中的作用:①在结

5、构上起到衔接上下文的线索作用。②充实文章的思想内容。③寄托和表现作者的精神世界与思想感情。④以小见大,表现大主题,深化升华文章的主旨。(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解答分析艺术意象类型的试题)7、明确题干中抽取出来的某句话或某段文字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然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在文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文章具体的内部语境加以说明。(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解答分析写作技巧类型的试题)以上七点属于基本的解题步骤与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具体而灵活的细化处理,希望大家对上述解题的步骤与方法的理解不要过于机械和呆板

6、。三、学以致用,训练解题能力。(一)理解关键词语高考例题(沈红《湿湿的想念》,2007年高考北京卷)①七十年前,爷爷①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⑩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

7、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注释:①本文中的“爷爷”指作家沈从文(1902—1988)。问题: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例题解说正确解答例文中的问题,首先要找到提炼出问题的相关句子,然后迅速确定答案的范围。本题提炼出问题的相关句子是第1段文字中的最后一句“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但答案却要在第10段中寻找。为什么呢?因为第10段中有与“理想”相呼应的信息——“美梦”,而“美梦”的具体含义在这里揭示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