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思维训练教程上册150页.doc

小升初数学思维训练教程上册150页.doc

ID:61921355

大小:5.12 MB

页数:242页

时间:2020-02-25

小升初数学思维训练教程上册150页.doc_第1页
小升初数学思维训练教程上册150页.doc_第2页
小升初数学思维训练教程上册150页.doc_第3页
小升初数学思维训练教程上册150页.doc_第4页
小升初数学思维训练教程上册150页.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升初数学思维训练教程上册150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精品系列资料**数学思维训练教程**小升初系统总复习**目录目录1第1讲计算(一)速算与巧算2第3讲数字谜、数阵图、幻方32第4讲数论(一)整除、奇偶性、极值问题49第5讲数论(二)约数倍数、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63第6讲数论(三)带余除法、同余性质、中国剩余定理77第7讲几何(一)平面图形90第8讲几何(二)曲线图形114第9讲几何(三)立体图形129小学精品系列资料第1讲计算(一)速算与巧算一、知识地图速算与巧算整数计算基本公式平方、立方公式数列及特殊公式特殊方法分数计算拆分与裂项几个常用拆分分数循环小数化分数二、基

2、础知识(一)整数计算1、基本公式(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3)减法的性质:小学精品系列资料(1)乘法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3)乘法分配律:(4)除法的性质:2、平方、立方公式(1)完全平方公式:(2)平方差公式:仅做了解(3)完全立方公式:(4)立方和公式:(5)立方差公式:3、数列及特殊公式(1)等差数列:A)通项公式:………………为什么要“n-1”呢?B)求项数公式:………………为什么要“+1”呢?C)求和公式:………………为什么要“÷2”呢?小学精品系列资料关于这个等差数列,同学们可以联系植树问题的数

3、量关系来看,怎么把植树问题与等差数列联系在一起呢?“在数轴上植树”,这可是带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如图:请体会这里数字与“树”对应、公差与“株距间隔”对应.例如:a)22这个数是“第七棵树”,要由“第一棵树”加上六个“间隔”得到,算式为:22=4+(7-1)×3;b)如果要求这个数列从4到25,一共有多少个数,相当于把4看作第一棵树,问25是第几棵树?可以思考,从4到25一共有多少个“间隔”,(25-4)÷3=7,所以应该是“第8棵树”,这里注意到了为什么求项数“加1”了吧?c)求和公式的来龙去脉,同学们不可不知:法一:高斯

4、“配对法”.例如,在计算1+2+3+…+8+9这一串数列的和时,我们可以把第一个数加上最后一个数,第二个数加上倒数第二个数,这样,一直到第四个数加上倒数第四个数,每一对数的和都是10,这里,要注意还有一个“中间数”5,,小学精品系列资料没有配上对,所以,这组数列9个数的和是10×4+5=45.法二:借来还去法.例如,还是计算1+2+3+…+8+9这一串数列吧,如果我再“借”来一串“9+8+7+…+3+2+1”,这么一串数只是把原来的数列颠倒一下顺序,可以知道两串数是相等的.所以,如果我把这两串数的和求出来,是一定要“除以2”

5、的!问题在于,本来要求一串数的和,干嘛我还扯上了另一串,这样做好算吗?答案正在这个地方,就是因为再有这么一串倒过来的数,好算不得了——“变异为同”了!如图:所以,可以得出,10×9÷2=45回头再看,这里的10可以用(1+9)为代表,则得:(1+9)×9÷2=45再推广开去,对于其他等差数列,都有这么一个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1)等比数列:小学精品系列资料(1)a)b)(2)(3)(n≤9)(4)(5)这一类的数不妨称之为“重码数”,关键于把一个循环节的“个位”的“1”作为记数单位,结合位值原则,我们可以得到上

6、述结果.4、特殊方法(1)凑整法:利用运算公式和运算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将一些数凑成整一或整十整百再计算.(2)换元法:将一些数或一个式子记为某个字母,如a,b,c……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二)分数计算1、拆分与裂项小学精品系列资料(1)(2)(3)(4)2、几个常用拆分分数……3、循环小数化分数请聪明的你,来比较1与0.99999999……的大小?你可能已经知道:0.9999999……=1也就是:,可是这是为什么呢?注意:循环小数化分数,分母中9的个数与其循环节的位数对应,0的个数与小数点后不循环的位数对应.小学

7、精品系列资料分子是不循环部分连上第一个循环节组成的多位数与不循环部分组成的多位数相减所得到的差.三:经典透析【例1】:(☆☆☆)审题要点:1)看题目中的数,聪明的你是否发现了什么秘密?对了,每一个数都有一个小秘密:…2)发现了秘密就赶紧动手吧!详解过程:专家点评:<恍然大悟>原来平方差公式还可以这么用!这道题目不是很难,关键是要学会“凑整”的思路!【例2】(☆☆☆)小学精品系列资料审题要点:1)好大的数啊!别怕,肯定有绝招.2)哈哈,终于发现了数之间的小秘密.详解过程:专家点评:做这道题目,你会发现,奥数的很多题目,不仅仅是

8、记公式就能解决的,很多时候需要你对公式进行消化吸收,达到灵活应用才能在用时得心应手.【例3】(☆☆☆☆)<友情提示>①;②凑整;③提取公因数;④“借来还去”思想。审题要点:1)这题看着很熟悉→联想平方求和公式2)可是起始的数不是?没关系,缺什么补什么!详解过程:小学精品系列资料<友情提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