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作品中的共性与个性.doc

浅谈小学美术作品中的共性与个性.doc

ID:61960797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浅谈小学美术作品中的共性与个性.doc_第1页
浅谈小学美术作品中的共性与个性.doc_第2页
浅谈小学美术作品中的共性与个性.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美术作品中的共性与个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美术作品中的“共性”与“个性”长丰县陶楼中心校陈龙在美术教学中,经常会说到“共性”和“个性”,这首先我们要明白他们的概念。所谓“共性”,指的是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呢,则是指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那么就小学美术作品来说,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教学实践,都要求我们寻求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把这种理念贯穿在小学美术的所有课堂上。美国学者艾尔﹒赫维茨和迈克尔﹒戴在《儿童与艺术》一书中就曾经指出:“无论多大的儿童,鼓励他们画画,达到照相般的准确是没有多大好处的。”这无疑是说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征。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每个学科都不可逆转的“共

2、性”,美术学科更应首当其冲。那么,在美术的教学活动中是否真能做到这样呢?或者仅仅这样做够不够呢?下面我就根据我在日常学习和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来谈一谈。案例1:在“生活家”杯第八届安徽省少儿艺术大赛绘画组的比赛现场,我所指导的几名学生已作画完成,正排队接受几位评委的打分,在评判到第四名学生王琳琳时,一位评委老师突然问:“你们都是一个学校的?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吧?”“是的”学生回答。(因为虽然我们作品内容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色彩艳丽,背景丰富,有视觉上的冲击力。)站在一旁的我知道评委老师的话意:就是这些学生的作品中“共性”的特点明显。其实,在学生参加比赛

3、之前,我都给学生准备了范画,比赛时学生可以照搬下来。虽然在这样的画中很少有学生自己主观意识的东西,但这样依葫芦画瓢,只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就有获奖的机会,对于比赛来说,这样做好像是每个指导老师首选的做法啊。因为只有学生的作品获了奖,才能体现导师的价值。果不其然,在这样的一个省级的绘画比赛中,我所指导的十一名小选手中,有九名获得了一等奖。说真的,作为他们的辅导老师,自己所指导的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大赛中获奖,本应该是件高兴的事,但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学生所画的作品中很少有自己的东西。为了得到人们所谓的肯定,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禁锢了学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扼

4、杀了他们想象的翅膀。这样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绘画思想的棱角被消磨殆尽,画出来的只是程式化、模式化的作品,也就是“共性”的作品啊!我曾经就这样的问题请教了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力加,李老师给出的答复是这样的:“对于你的这种困惑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过也有例外。一次我在国家级少儿美术大赛做评委时,曾经就有一幅非常与众不同的作品获得了高分”。老师的言下之意是当一幅真正有“个性”的作品也会很受大众所青睐的。不过从老师无奈的表情中,我也能领会到他的无奈。案例2:在参加小学美术短期集中国培计划时,有这样的一节示范课让我感触很深,也由此想到了许多。课是由全

5、国美术特级教师魏瑞江来示范教学的,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教的课是《谁画的鱼最大》。我们都知道,一般的老师上示范课时,为了达到预定的效果,很少选择一年级的小朋友来教学,因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刚走入校园,自律性较差,课堂很难把握。光从这点上来看,我就很佩服魏老师。魏老师的课上的很精彩,整个课堂有条不紊,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绘制出了形状各异的鱼的作品,有的甚至看不出鱼的具体形状,只是各种色块的组合。伴随着美妙的音乐,魏老师头戴草帽,扮演成渔夫,所有的小朋友带着自己的作品就成了一条条的小鱼,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最后,魏老师问:“谁画的鱼最大呀?”“我,我,我……”孩

6、子们边跳边喊,争先恐后地举着自己的小手,整节课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结束了。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完全符合了小学美术新课标中要求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但是,学生的作品也许在主观意念上展现了想象的空间,却很难给人们带来直观强烈的视觉效果。课后,魏老师又作了“关于发展小学生美术课堂中个性”的讲座,讲座也就是围绕着要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孩子们的“个性”,促进孩子们的主观意识的发展来展开的。在提问环节中,我有了这样的疑问:“在我们的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经常听到要求发展学生们的“个性”的呼声。如果真是这样去做了,学生的思维可能是得到了发挥,学生也会学的很开心,只要依据自己的主观意向

7、去作画就可以了。但是仅仅只有“个性”展现的作品又会有多少人理解呢?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去参加一些绘画类的比赛,从众多的获奖的作品来看,受评委青睐的还是那些在技法和色彩方面都比较出彩的作品,也就是“共性”的作品,而不是那些可能真的抒发了孩子真情实感的“个性”的作品。从这点来看,真的只需发展学生的“个性”吗?或者说仅仅这样做够不够?”从魏老师的回答中我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孩子有自己孩童的天性,在孩子们学画的过程中,少不了要被美术表现性规则所“污染”。人在被知识塑造的过程中,很容易丧失了自己的“个性”。这是因为,“共性”的东西,更易被大众所接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