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生平及基本理论.pptx

阿德勒生平及基本理论.pptx

ID:61961080

大小:3.19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4-03

阿德勒生平及基本理论.pptx_第1页
阿德勒生平及基本理论.pptx_第2页
阿德勒生平及基本理论.pptx_第3页
阿德勒生平及基本理论.pptx_第4页
阿德勒生平及基本理论.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德勒生平及基本理论.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卑与超越——A·阿德勒(AlfredAdler)小组成员:郑佳妮杨艳艳吴玉玲黄珊琦阿德勒生平及基本思想介绍简历中文名: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英文名:Alfred·Adler籍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区国籍:奥地利民族:犹太人出生年月:1870年2月17日去世年月:1937年职业:精神病学家、医学博士称号: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一.人物生平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心理学的先驱。精神分析学派内部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第一人。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会影响人格形成的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主要著作《神经症的性格》(1974,1912)《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

2、研究》(1917)《理解人类本性》(1957,1918)《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71,1919)《生活的科学》(1969,1927)《自卑与超越》(1960,1932)《神经症问题》(1964,1932)阿德勒一.人物生平童年经历的深远影响年幼的阿德勒在心理上始终笼罩着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幼年的阿德勒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在幼年时期有着深深的自卑感(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阿德勒的家庭和个人童年经历对其所建构的理论思想有重大影响,他后来提出克服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是发展的动力,正和他本人的早期经历有密切关系。一.人物生平求学时期阿德勒刚入中学时,数学成绩很差,但最终,阿德勒凭自己的努力成为班上的优

3、等生。大学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医学系,起先主修眼科,后转为一般医学,最后则专攻精神科与心理治疗。一.人物生平1902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邀请阿德勒加入精神分析组织。1910年成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1911年,与弗洛伊德决裂创立个体心理学,并成立自由精神分析研究协会。1912年更名为个体心理学协会。一战期间,阿德勒作为医生到奥地利军队服务。1920年开办儿童指导中心。1927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1932年任长岛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1935年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频繁到各地演讲1937年5月28日.阿德勒在赶往苏格兰阿伯丁市演讲的途中因心脏病突发逝世。阿德勒的基本思想及理论个体心理

4、学自卑与补偿℗追求优越生活风格℗社会兴趣℗创造性自我心理治疗观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并非强调个别差异的心理学。他所指的个体是一个与社会、与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有自己独特目的、寻求人生意义、追求未来理想的和谐整体。人性观——把个体看作是为自己的命运负责、创造性和目标导向性的个体。三.理论要点生活风格1、个体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2、六岁之前形成,主要取决于儿童的家庭环境。3、分为健康的和错误的生活风格,健康的生活风格可以使人达到完美,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有利于社会目的的实现。错误的生活风格建立在自私自利的基础上,是与社会目标相背的。三.理论要点生活风格三种途径理解生活风格:出生顺

5、序:强调出生顺序会影响人格形成。b.早期记忆:我们对于自己在4、5岁时的回忆会显示出我们在成人时期的生活风格。c.梦的分析:不相信梦是愿望的达成或隐藏的冲突。认为梦境包含我们对于目前问题的感触(情绪)以及我们想要如何去做(动机)。三.理论要点自卑感和优越感人天生就有自卑感。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障碍,个体就会有不完全或不完美的感觉,从而产生自卑感。自卑感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完全正常的,正是它的存在,才促使人寻求补偿。三.理论要点自卑感和优越感克服自卑感的两种方式1、积极的方式:将自卑感转变为奋发上进的内在动力,力求补偿缺陷,取得成功。补偿的方式:觉知到自己的生理缺陷后,集中力量

6、在低劣的器官上发展其功能。或承认自己的某种缺陷,发展自己的其他机能以弥补缺陷。(补偿作用)三.理论要点自卑感和优越感克服自卑感的两种方式2、消极的方式:使用不正确的方式改进自己的环境。曲解现实(自欺欺人)超补偿作用:个人为了克服缺陷,付出过分努力。超补偿作用是神经症产生的根源。因为气馁放弃任何改进情境的努力。自卑情结:如果人因为自卑而失去信心,表现出退缩的状态,其自卑情感就已经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阿德勒称之为“自卑情结”。三.理论要点自卑感和优越感追求优越人总是力图从低劣地位上升到优越地位,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优越,这种动力叫做追求优越。追求优越实质是追求自尊:心灵以自尊为它的目标,生命每

7、时每刻指导和激励它的都是对权利与优越地位的渴望。别人必须向他致敬,成就满足与自我实现。三.理论要点社会兴趣定义:社会兴趣是指个体为了社会进步而不是个人利益而与他人合作。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潜能。主要是幼年亲子关系形成的。考察社会兴趣发展状况的3个方面:职业、友谊和婚姻。三种导致缺少社会兴趣的条件:身体缺陷:导致自卑情结。溺爱与娇纵:导致任性和放纵。被忽视:导致委屈和敌意。三.理论要点社会兴趣根据社会兴趣的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