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小结.ppt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小结.ppt

ID:61997711

大小:604.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4-09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小结.ppt_第1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小结.ppt_第2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小结.ppt_第3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小结.ppt_第4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小结.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小结.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小结应运而生蔚然大宗春秋儒学演变线索:魏晋隋唐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不受重视压制独尊新发展空前强化利用全盘否定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及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巩固统治的需要(居于统治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受冷落:①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来推行“礼制”;②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③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独领风骚,之所以成为正统

2、思想是因为:①主要在于其思想内核迎合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理论本身哲学上宣扬天人感应宣扬天命,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政治上提出大一统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些都是一切剥削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共同需要的思想武器,在根本上都是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②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广大民众所追求与信仰。③儒家思想有不竭的生命力还在于它能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先进部分,也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故为统治阶级所喜爱。儒家思想被尊崇的原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综合创新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启示:历史上的儒家学说能根据

3、时代的需要不断自我更新,已证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儒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毕竟与当今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多有抵牾(精华、糟粕)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儒学思想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⑴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⑵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义利观等(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社会)⑶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⑷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⑸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1.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其根本原因是()A.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思想比较活跃,善于思考B.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为“百家争鸣”提供条件C.王室衰微,思想控

4、制不力D.封建政府的大力提倡解析:战国时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又是由分裂到统一时期,社会处于转型大变革当中,使各种思想的自由发展具备了合适的社会环境。答案:B2.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B.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3.(2011年广东广州六中高二期末理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这种观点的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A解析:从材料中的“民德归厚”可得到答案,儒家思想主张“仁德”。A4.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A.不断修改

5、自身的学说B.保持传统思想不变C.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D.压制其他思想发展答案:C答案:C)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5.汉武帝以后,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是(【典例1】(单选Ⅰ)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主张调整人际关系,建立礼乐文明社会的学派是()A.儒家C.法家B.道家D.墨家【解析】本题考查对“百家争鸣”各学派的思想主张的认识。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倡“仁”的思想,主张“克己复礼”。【答案】A【配对练习1】(2010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下列思想中,孔子提出的是()A.“无为而治”C.“有教无类”B.“格物致知”D.“存天理,灭

6、人欲”【典例2】(单选Ⅱ)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他为“亚圣”。下列儒家思想观点中,属于孟子提出的闪耀着民本思想光芒的是()A.“天行有常”C.“独尊儒术”B.“有教无类”D.“民贵君轻”【解析】本题考查对孟子思想的认识。A项是荀子的观点。B项是孔子的主张。C项是董仲舒的主张。排除A、B、C三项。答案:C【答案】D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贡献是()A.仁爱、正义、自强的价值观B.变法革新、集权专制的治国理念C.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D.“兼爱”“非攻”的和平理想解析:B项是法家思想的贡献,C项是与道家相关的思想,D项则与墨家思想相关。答案:A1、“仁”字在上古时代

7、已出现,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孔子继承了“仁”的基本内涵并作了重要发展,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下列不属于孔子对其“发展”的是A.“己欲达而达人”B.“贵贱有序”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为政以德”B2、李小龙在他的日记中提出练习截拳道要达到“武道合一”的境界,就是“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在这里李小龙的武术思想主要吸收了中国古代的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