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随堂演练含解析中图版.doc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随堂演练含解析中图版.doc

ID:62038113

大小:1.03 M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16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随堂演练含解析中图版.doc_第1页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随堂演练含解析中图版.doc_第2页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随堂演练含解析中图版.doc_第3页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随堂演练含解析中图版.doc_第4页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随堂演练含解析中图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随堂演练含解析中图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标准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能力过关](2019·高考某某卷)雾灵山位于与某某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1~2题。日期日出时刻日落时刻①7:3217:08②6:3118:15③4:4519:39④7:2216:491.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解析:第1题,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各地昼长

2、都为12小时,因此赤道以外的地点昼长最接近12小时的日期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日期①昼长为9小时36分钟,日期②昼长为11小时44分钟,日期③昼长为14小时54分钟,日期④昼长为9小时27分钟,日期②的昼长最接近12小时,所以日期②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B对,A、C、D错。第2题,由材料可知,游客到雾灵山旅游的时间为7月,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当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且正午太阳应位于正南方。B对,A、C、D错。答案:1.B 2.B下图示意拍摄爱好者于秋分日某时刻拍摄的我国东北某市(约45°-5-/5

3、标准N)街道景观(图示骑行者连带摩托车的高度与日影等长)。读图,完成3~4题。3.当拍摄者按下快门时,当地的地方时为(  )A.8:00       B.10:00C.12:00D.18:004.此时,图中骑行者的前进方向为(  )A.正东B.正西C.正南D.正北解析:第3题,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推算出该市(约45°N)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45°;又根据题干信息“骑行者连带摩托车的高度与日影等长”,可知此时当地太阳高度是45°,即此时是当地正午,地方时为12点。选C。第4题,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东北地区正午时日影

4、朝向正北,所以骑行者的前进方向为正西。选B。答案:3.C 4.B下图为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景观及其示意图,这种热水器非顶层用户也可以安装使用,既节能环保,又能与建筑景观融为一体,适合在大中城市高层建筑中推广使用。读图,完成5~6题。-5-/5标准5.关于在我国北方使用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年平均使用时间没有热带地区长B.甲集热器与丙热水箱组成一套设备C.随纬度增高,集热器与墙面夹角β减小D.随楼层增高,集热器与墙面夹角β减小6.若太阳能集热器可随时移动,则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做法是(  

5、)A.夏至日,某某安装在北面B.夏至日,安装在北面C.春分日,新加坡安装在北面D.春分日,堪培拉安装在南面解析:第5题,需要阳光斜射才能保证每个楼层太阳能集热器获取太阳能,而总体来看热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较大,且正午太阳所在方位有变化,所以温带地区全年平均使用时间比热带地区更长;随纬度增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小,集热器与墙角夹角β减小可使集热器获取更多太阳能;但随着楼层增高,太阳高度不变,β没有必要变;乙集热器与丙热水箱组成一套设备。选C。第6题,某某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太阳东北升、西北落,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建筑物

6、北面光照条件较好;夏至日,太阳虽东北升、西北落,但太阳辐射较强的正午时段太阳在南方,故应安装在南面;春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新加坡位于北半球赤道附近,北面不会有阳光射入;堪培拉在南回归线以南,春分日其南面不会有阳光射入。故选A。答案:5.C 6.A[热点命题]-5-/5标准[热点扫描]以我国古代天文成就资料为背景,如二十四节气、圭表等,从地球公转规律入手,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下题以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及对农事活动的影响为载体,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名校押题]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两千多

7、年前的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用于指导农业耕种时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轨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即是一个节气。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如“芒种”一般在6月6日。下图为某年5月25日我国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和收获进度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仅按此义,图示的时空位置正值“芒种”的是(  )A.甲B.乙C.丙D.丁(2)仅按字面含义指示的农事活动,该年5月25日及以前即有部分地区提前进入了“芒种”,这说明( 

8、 )-5-/5标准A.天文因素是固定的而天气是变化的B.二十四节气的使用具有地域局限性C.两千多年来气候发生了较大变化D.两千多年来作物品种发生了变异(3)二十四节气在公转轨道上都相隔15°但时间间隔不一定相同,其影响因素是(  )A.黄赤交角的存在B.地球公转的方向C.地球公转的周期D.地球公转的轨道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见,我国冬小麦是按由南到北的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