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血糖监测和低血糖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最新2血糖监测和低血糖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ID:62059629

大小:4.53 MB

页数:55页

时间:2021-04-13

上传者:U-140648
最新2血糖监测和低血糖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2血糖监测和低血糖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2血糖监测和低血糖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2血糖监测和低血糖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2血糖监测和低血糖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2血糖监测和低血糖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血糖监测和低血糖 糖尿病综合治疗——五驾马车饮食治疗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运动治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09药物治疗 目录一、自我血糖监测二、防治低血糖 血糖检测仪孙子林主编.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2009.p52 血糖仪使用的注意事项(1)试纸的保存:开封使用后盖紧瓶盖,置于阴暗干燥处。建议开封后3个月内用完。血糖仪的使用:血糖仪与试纸的号码要一致;温度过低,血糖仪不能正常工作,应先复温后再用。孙子林主编.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2009.p53 血糖仪使用的注意事项(2)偏瘫患者:请家人协助测量健侧肢体。采血须知:根据皮肤深浅调节采血笔的深浅度;避免挤压出血。孙子林主编.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2009.p53 血糖监测的时间空腹/餐前:血糖水平很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餐后2小时:当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仍不能治疗达标(HbA1c<7%)睡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患者);若空腹血糖接近治疗目标可测夜间血糖其他情况: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是进行了剧烈运动以后应及时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的频率各类情况监测频率达标后监测频率血糖控制差4-7次/日1-2次/周病情严重4-7次/日开始使用胰岛素时5次/日2-4次/日服用药物、生活方式干预-----2-4次/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正确记录血糖值日期早餐午餐晚餐睡前备注前后前后前后04.235.67.604.246.112.47.7中饭吃了油炒饭2两,饭后快步走30分钟04.257.08.25.76.204.264.53.5睡前吃了4片饼干和一瓶牛奶……05.029.914.711.28.2发热,没吃中餐/晚餐少打了4单位胰岛素 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 (1)疾病进展KendallDM,BergenstalRM.Copyright2005,theInternationalDiabetesCenter,Minneapolis,Minn.Allrightsreserved年-10-5051015202530血糖(mg/dL)50100150200250300350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尿病发生 (2)饮食NEW新的食品赴宴、聚餐食量增加或吃甜食孙子林主编.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2009.p53 (3)运动运动前血糖<5.6mmol/L,先进食,后运动。运动前血糖>14mmol/L,先休息,后运动。孙子林主编.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2009.p54 (4)药物忘记用药或用药剂量不足胰岛素注射部位吸收不好孙子林主编.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2009.p54 (5)情绪波动生气、紧张、害怕均可使血糖升高孙子林主编.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2009.p54 (6)天气 (7)病理状况外伤、手术孙子林主编.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2009.p55感染、发烧 (8)其他压力大、疲乏睡眠不佳女性妊娠 血糖波动的处理方法运动、饮食或口服药降糖者观察3个月,血糖未达标,考虑更换降糖方案胰岛素降糖者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2011 目录一、自我血糖监测二、防治低血糖 低血糖的危害造成血糖波动,病情加重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梗、卒中等促进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长期反复严重低血糖发作可致导致精神失常、痴呆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致死孙子林主编.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2009.p84 低血糖定义血糖正常范围低血糖高血糖3.9mmol/L6.1mmol/L对非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水平<2.8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就属低血糖范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低血糖的典型症状孙子林主编.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2009.p85冒冷汗发抖四肢无力头晕视物模糊头痛、眩晕、焦虑不安心跳加快强烈的饥饿感 应对低血糖以预防为主(1)规律生活正确合理用药孙子林主编.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2009.p87-9 应对低血糖以预防为主(2)制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孙子林主编.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2009.p87-94-5-6-7-87-8-9-10-11 应对低血糖以预防为主(3)外出时携带糖尿病卡、少量糖和(或)食物孙子林主编.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2009.p87-9加强血糖监测 应对低血糖以预防为主(4)孙子林主编.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2009.p87-9频繁低血糖者应及时就医预防夜间低血糖 正确救治低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及时检测血糖,并补充适量糖果或食物。若出现意识昏迷或自救15分钟后低血糖未缓解,需即刻送院救治。2-4颗糖5-6块饼干孙子林主编.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2009.p86 治疗低血糖的注意事项复测血糖一出现低血糖症状,应检测血糖食用糖果或饼干15分钟后,复测血糖昏迷患者不可给患者饮糖水等,以免进入气管窒息可予以蜂蜜、果酱等涂抹在患者的牙龈和口腔黏膜上送往医院途中,保持患者头部偏向一侧 小结血糖监测的时间血糖监测的频率血糖波动的处理方法低血糖的范围低血糖的预防 谢谢! 凝血机制及实验室检查慕博斌 问题1、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当局部血管损伤时,机体会启动凝血机制,形成血凝块止血,为什么血液还会保持通畅?2、凝血机制先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还是内源性凝血系统? 问题1答案生理性止血系统(包括血管壁、血小板、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包括纤溶系统、凝血调节系统)处于相互制约、动态平衡状态,始终维持着血管内血液畅通。 一、正常的止血机制正常的止血需要的必要的条件:完整的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足够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 血小板的作用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血小板在正常血流中沿着毛细血管内壁整齐排列,随血流有序循环,减低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维持血管内壁光滑和完整性。粘附功能:病理情况下,血管局部受损伤时,血小板膜糖蛋白Ib-Ⅸ-Ⅴ(GPIb-Ⅸ-Ⅴ)与暴露的胶原纤维结合,即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释放功能:激活的血小板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增强血小板聚集。促凝功能血块收缩功能 凝血机制(瀑布学说)PKK(激肽释放酶)HMWK(高分子量激肽原)体内外表面接触ⅫⅫaTFCa2+ⅦaⅪⅪaⅨⅨaPF3Ca2+ⅧaⅩⅦ血管损伤TF释放ⅩaPF3Ca2+ⅤaⅡⅡaFgFb交联FbⅩⅢaⅩⅢⅧⅤ 问题2答案目前对瀑布学说的重要修改:TF主要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是一种跨膜的FⅦa或FⅦ的受体,TF与FⅦa、钙离子一起形成复合物,最先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反应迅速。但很快被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反馈抑制,而被启动的内源性凝血途径继续维持凝血。 二、抗凝系统1、凝血调节系统2、纤溶蛋白溶解系统 凝血调节系统抗凝血酶:AT-ⅢPCPSTFP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PZ和ZPI(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物) 纤溶蛋白溶解系统纤溶酶原(PLG)纤溶酶(PL)激活途径:(1)内激活途径:通过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有关因子裂解PLG形成PL(2)外激活途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使PLG转变为PL(3)外源性激活途径:药物依赖途径,如链激酶(SK)、尿激酶(UK)、重组t-PA,是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 因子名称合成部位对凝血酶敏感性是否依赖VitK在血清中在BaSO2吸附血浆中贮存稳定性Ⅰ纤维蛋白原肝脏敏感无Ⅱ凝血酶原肝脏是无Ⅲ组织因子主要是内皮细胞ⅣCa2+Ⅴ易变因子肝脏、血小板敏感无不稳定Ⅶ稳定因子肝脏是无无Ⅷ抗血友病球蛋白肝脏敏感不稳定ⅨChrismas因子肝脏是无ⅩStuart-Prower因子肝脏是无Ⅺ血浆凝血活酶前质肝脏Ⅻ接触因子肝脏ⅩⅢ纤维蛋白稳定因子肝脏敏感无PK激肽释放酶原肝脏HMWK高分子量激肽原肝脏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一览表 凝血因子维生素K依赖的因子:Ⅱ、Ⅶ、Ⅸ、Ⅹ不存在于血清中的因子:Ⅰ、Ⅴ、Ⅶ、ⅩⅢ对凝血酶敏感因子:Ⅰ、Ⅴ、Ⅷ、ⅩⅢ在血浆中贮存不稳定的因子:Ⅴ、ⅧⅢ因子,习惯上称组织因子(TF),是正常人血浆中唯一不存在的凝血因子。vWF,是一个不属于14个凝血因子范畴,但参与凝血过程的蛋白质。 三、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做凝血试验对抗凝剂有什么要求?109mmol/L枸橼酸钠(0.109mol/L柠檬酸钠)与血液的比例为1:9CH2-COOHHO-C-COOHCH2-COOH(C6H8O7) 1、PT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和检测口服抗凝剂用量有效的指标1、原理:一步凝固法:在抗凝血中,加入足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含TF)和适量的钙离子,即可满足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到血浆开始凝固所需的时间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2、PTR:凝血酶原时间比率。PTR=被检血浆PT∕正常血浆PT3、ISI:国际敏感指数,表示标准品组织凝血活酶与每批组织凝血活酶PT校正曲线的斜率。ISI值越小,表示试剂越敏感。4、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RISI5、口服抗凝剂达到有效剂量是的INR值: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1.5-2.5;治疗静脉血栓形成、肺衰塞、心脏瓣膜病为2.0-3.0;治疗动脉血栓、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复发性系统性衰塞症为3.0-4.5.。 2、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和监测肝素治疗的指标原理:在抗凝血浆中,加入足量的活化接触因子激活剂(如白陶土)和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磷脂),再加入适量的钙离子即可满足内源凝血的全部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开始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临床意义1、PT延长、APTT正常、PLT正常:常见于获得性FⅦ缺乏如早期肝病、VitK缺乏、口服华法林。2、PT正常、APTT延长、PLT正常:常见FⅧ、FⅨ、FⅪ缺乏;VWD;肝素治疗。3、PT延长、APTT延长、PLT正常:常见VitK缺乏、肝病、使用华法林或肝素治疗;FX、FV、FⅡ、FⅠ缺乏。4、PT延长、APTT延长、PLT减低:见于DIC、肝病5、PT正常、APTT正常、PLT减低:ITP;血小板生成障碍;脾功能亢进;6、PT正常、APTT正常、PLT增高: 3、Fg直接测定血浆中Fg含量1、参考范围:①成人2-4g/L②新生儿1.25-3g/L2、临床意义:增高:Fg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也是血沉增快最主要的血浆蛋白。在组织坏死和炎症时增高;妊娠和使用雌激素时可增高;Fg增高还见于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减低:见于肝脏功能受损的疾病如肝硬化、DIC;药物如雄激素、高浓度肝素、纤维蛋白聚合抑制剂;遗传性异常Fg血症或无Fg血症。 4、TT反应共同凝血途径的试验原理:在抗凝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直接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测定血浆开始凝固所需的时间。临床意义:延长见于低(无)纤维蛋白血症、遗传性或获得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血FDP增高(DIC);血中存在肝素或类肝素物质。 5、FD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临床意义:阳性或增高见于血栓形成或纤溶系统亢进 6、D-DD-D:是纤溶酶降解交联的纤维蛋白的产物。临床意义:阳性:继发性纤溶亢进、DIC;动脉或静脉血栓疾病 7、其他检测项目AT:抗凝血酶血浆凝血因子的检测1、血浆因子Ⅱ、Ⅴ、Ⅶ、Ⅹ2、Ⅷ、ⅨvWF血小板的相关检测:PLT、血小板第3因子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血小板功能检测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