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ERP详细介绍1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ERP详细介绍1教学讲义PPT.ppt

ID:62068423

大小:607.00 KB

页数:71页

时间:2021-04-14

最新ERP详细介绍1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ERP详细介绍1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ERP详细介绍1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ERP详细介绍1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ERP详细介绍1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ERP详细介绍1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ERP详细介绍1简述概要1965年Sutton报道用予先编制的刺激序列令受试者完成指定任务(靶),刺激后300毫秒左右在头皮记录到一个正向电位,命名为“P300”。P300不受刺激的物理性质影响,而与从事某一活动任务有关,因而“又称”其为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三十多年来国内外ERP研究已有了很大发展,当前脑磁图、fMRI和ERP已是探索大脑高级功能的重要手段。但在介绍ERP工作站以前,先将事件相关电位作一介绍。P300ERP与P300、刺激与信息有不同的内涵1ERP与P300二者并不相等。ERP是可以包括

2、P300在内的许多成分或电位的总称,如:N1、N2、MMN、PN、P3(P300)、CNV和N400等。甚而如P3之分为P3a、P3b,也应在内;随着计算机技术和ERP研究的进展还会有更多的其他内容报道。P300只是属于ERP的一个“内源性成分”,其意是不受刺激物理性质影响的一个成分。ERP与P300、刺激与信息有不同的内涵2ERP是一种特殊的诱发电位,其特点可归纳如下:1)受试者应是意识清楚要求能够与测试合作(被动P300另有不同)。2)应有两种以上携有不同信息的刺激(如Oddball刺激序列)构成靶和非靶。刺激可随机依次呈示,受试者须对指定刺激(

3、靶)作出反应(默记或按键)。3)扫描分析时间一般1—2秒左右。P300时应用的Oddball刺激序列由靶和非靶刺激构成,其功能不只限于物理作用本身,刺激并不等同于信息,重要的是刺激携带了信息,因而刺激同时有信息作用。Oddball刺激序列要求受试者对“靶刺激”作反应,准确的说是对“被赋予靶刺激的信息”作反应。普通诱发电位的刺激是单一刺激,无须受试者作出选择,也就是无须对刺激的信息作反应。同时,大脑接受刺激/信息1000毫秒以后的电位基本上是混沌状态,已经很难或无法分辨其意义。P300的刺激序列P300代表大脑对信息加工的电生理过程P300表明大脑对外

4、来信息的加工过程,其波幅高低,代表了大脑对信息加工的强度,因而任务的难度可改变P300的波幅。例如要求受试对“没有刺激出现”(非靶脱失)这一“信息”作反应,也可引出P300。这是大脑对信息加工时产生的电位而非对“刺激”加工所致。刺激的物理作用不能影响ERP的内源性成分P300。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信息仍是由刺激所携带,是由刺激携带了信息诱发出ERP来。刺激内容过于单一限制了ERP的研究人类个体生活的环境复杂多变,需要应对的信息万千。时下流行的事件相关电位仪能够提供的刺激(靶和非靶)信息含量贫乏。使用内容过于简单的刺激作ERP测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信息

5、含量贫乏的刺激会限制ERP研究需求。如果ERP测试仪器的刺激只是采用单一的刺激,如高低音、不同颜色的灯光、几何图形…..等,无疑会限制探索的机会。为尽可能接近现实环境,在编制靶和非靶时必须注意扩充刺激的信息含量。扩充刺激的信息含量促进ERP的研究把刺激方式和内容扩展开来,采用多媒体的方法,即同时利用视频和音频的刺激,扩大刺激内容,利用图片、照片、语言、文字、实物、声音等,扩大信息含量,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总之,只有扩充刺激的信息含量,设计更多不同内容的靶和非靶刺激,才会在大脑高级功能的神经电生理研究领域有更多选题的自由、促进更多的进展,使ERP的研究

6、走上坦途。扩充刺激的信息含量促进ERP的研究P3001.各种刺激均可被选为靶或非靶,均可被叠加。2.叠加的刺激(无论是靶或非靶)由操作者选定。3.靶和非靶的同步叠加可用主机系统或另外型号的诱发电位仪。4.刺激内容包括立体或平面的几何图形,增加几何图形的色彩、大小、形状等渐渐变化的可能。P300的模式图P300潜伏期、波幅及波面积测量意识认知认知电位国内外常有文章称ERP或P300为“认知电位”,认为ERP或P300反映大脑的认知功能:智能、记忆、注意等。但尽管受检者在检查时虽然意识清楚,P300的产生却不能为其意识所能察觉,即P300并未成为意识的内

7、容。它只是大脑对信息处理过程产生的电位,此过程在1000毫秒之内尚未进入意识,故为意识所未察。E.Poppel的实验1E.Poppel发现*如两个短声刺激间隔如短于约4.5毫秒时,人在感受时便不能区分二者的先后。他发现区别先后必须有30~40毫秒的间隔,并使二者成为一个“事件”。正常人所需的30~40毫秒是脑神经网络生物电振荡的周期,而事件发生必需合乎振荡的周期方可被大脑接受。脑损伤并有语言障碍的病人常需要约100毫秒的间隔,方能完成。E.Poppel的实验2*但是大脑接收每个事件时并不一一“应答”,而是将一系列事件整合成综合的事件单元。每个被整合的

8、单元就是该时间内的意识内容,时间大约为3秒钟左右,超过此时限意识内容会变更。*“3秒钟”自然会和知觉的选择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