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历史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应用

浅议历史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应用

ID:6206872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6

浅议历史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应用_第1页
浅议历史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应用_第2页
浅议历史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应用_第3页
浅议历史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应用_第4页
浅议历史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历史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历史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应用  《新课程标准》在阐释“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对学习历史知识做了这样的界定:“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知识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并且学生要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不断创新历史教学的“过程”,不断改进历史教学的方法。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并确立专题,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且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学习活动。它最根本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其目标是通过全体参与,促使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

2、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的三个目标。这些年来,我努力拼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探究性学习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6在传统历史教育观里有一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说起历史就好象故纸堆里的一位老学究,呆板毫无生气,令人望而生畏。历史中那一个个鲜活形象在人们的头脑中全是一些模糊的面影,那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史诗般的画面都是干涩枯燥不甚清晰的棱角。在孩子的课本里无不充斥着成年人的思想,这些

3、思想多是先贤圣哲们用毕生精力探索出的智慧和真理,这些智慧和真理的确很深刻,但是它们与学生生活离的太远,学生的认知水平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因而课堂生活十分琐屑、平庸、贫乏和沉闷,可能学生在教师的权威影响下,背诵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点,但付出的是生机和灵气的泯灭、人文关怀和创造精神的缺失、综合实践能力的匮乏,而这恰恰违背了历史课最基本的功能:“学史使人明智”。探究性学习正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

4、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现实性和开放性特征,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实质性探索。具体做法有以下五点:一、课前预习,培养探究意识6不会发现问题,人只是知识的容器。发现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所以每上课之前,要求同学们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及观点,并且要求同学们能在每节课教材里能发现1-2个与现实联系较紧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重点、难点,为以后的学习作好了准备。例:在讲《三国鼎立》时,同学们就

5、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刘阿斗如此无能,诸葛亮为什么自己不当皇帝?”;“在‘三顾茅庐’时诸葛亮为什么那么清高?”;“曹操既然是政治家、军事家,那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会败给孙刘联军?”,这些问题看似幼稚,但说明学生在发展、在思考,为进一步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认真钻研教材,开拓探索空间不管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勇于探究,这是获得良好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历史的时间、地点是固定的,一般不值得怀疑的。是不学探究的。所以,教师不能随意提出问题,让学生张口就能答出,问题必须具有探究性,有一定深度,学生必须进

6、行深入的思考或者跟同伴进行合作,才能得出问题的答案。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学习,关键是问题的设计。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广博知识,再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努力设计出有一定的探究空间的问题。6在内容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根据本班大多数学生实际,必须符合教学和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我们常说的“跳一跳,摸得着”。这个东西不是伸手可得,而是需要努力,需要“跳一跳”才能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着。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是最有探究价值的。太难或太易都没有探究价值。在教

7、学《二次世界大战》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两枚原子弹,日本会不会投降呢,为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稍加思索之后,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观点,并且或多或少地都谈出一些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是学生要想把这个问题谈深谈透,不动一番脑筋是不行的。在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发散类和探究类问题。探索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的问题,需要回答“为什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才有探究的价值。诸如“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够胜利,在赤壁之战中却失败了,请你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培养学生发散

8、性思维,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提出具有发散性的问题。比如教学“三国”时,像诸葛亮这样的军事家还有那些?“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等等,答案不唯一。我在教学《三国鼎立》后提出:“对于三国中的人物大家都有印象,印象最深的一定是曹操和诸葛亮,那么,你是喜欢曹操还是喜欢诸葛亮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