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汾河大桥桩基溶洞处理措施

浅议汾河大桥桩基溶洞处理措施

ID:6209660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6

浅议汾河大桥桩基溶洞处理措施_第1页
浅议汾河大桥桩基溶洞处理措施_第2页
浅议汾河大桥桩基溶洞处理措施_第3页
浅议汾河大桥桩基溶洞处理措施_第4页
浅议汾河大桥桩基溶洞处理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汾河大桥桩基溶洞处理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汾河大桥桩基溶洞处理措施  【摘要】太古高速桩基施工地质复杂,溶洞不规则,裂隙发育,给施工造成很大难度。本文根据三岔口汾河大桥溶洞实例,浅谈桩基溶洞处理的一些实用措施和方法。【关键词】桩基溶洞处理措施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工程概况太古高速公路S7标三岔口汾河大桥桩基共计27根,每墩2根桩,其中24根直径为1.8m.,3根桥台桩直径为1.5m。1#-9#和13#墩桩基为摩擦桩,10#-12#墩桩基为嵌岩桩,混凝土标号为C30。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资料,该桥桩基地层由上而下为素填土、粘土、中密卵石、弱风化泥质灰岩、微风化灰岩。总体评价,桥址地基稳定性较好。按照地质

2、报告,项目确定施工方案,最先使用两台正循环冲击钻。但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捞渣的扎样分析,却发现地质情况、埋藏深度均与设计相差很大,个别桩孔还存在溶洞,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漏浆卡钻现象,项目及时上报到建管处和设计院。7建管处要求逐桩钻探,以保证桩基的稳定性。通过逐桩钻探的结果分析,桥址区地层较复杂,以人工填土、砾卵石及强~中风化灰岩、泥灰岩为主,局部岩层较破碎,且人工填土层较为松散,对桥址地基稳定有一定影响。多个桩位处在溶洞区,最深溶洞达到6米。溶洞填充物以粗砾砂、岩屑为主。针对重新勘察的地质报告,项目召开专门的技术会议,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选择适合的钻机。二、施工前的准备1、确定方案针对三岔口汾

3、河大桥揭露溶洞较大且分布较广,施工技术难度较大,存在掉钻卡钻事故风险,项目从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进度,确保施工安全考虑,把该桥桩基施工做列为重中之重并按设计要求作相关施工监控,做好详细施工记录,及时上报。专门组织所有技术人员讨论、研究方案并学习有关溶洞处理方面的知识。根据溶洞情况,溶洞内为粗砾砂、岩屑为主要充填物,确定先采用3台冲击钻成孔(原来的2台循环钻退场,新进场3台6t的冲击钻),投放抛填物的方法处理溶洞,一旦不符合实际情况再考虑采用下放钢护筒的方案。抛填物主要以红土、黄土加小石块为主。2、组织人员7项目部专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学习研究有关溶洞处理的措施,并且成立了以项目总工牵头的溶洞

4、处理应急小组。施工现场派2名技术人员分两班在工地值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项目部还组织桩基队钻机机长学习溶洞处理的知识,进行详细的二次技术交底,使他们对溶洞处理心中有数。在人员组织方面,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要求钻机配置经验老到能立即处理掉钻、卡钻和漏浆等事故的机手,利用黄金时间解决问题。3、准备材料主要准备漏浆时需要填充的材料,主要有小片石、大片石,造浆用的红土。由于场地内有大量的黄土,可立即利用,不需要专门预备。4、机械配备徐工50装载机一台,挖机一台,吊车一台。另外要配备吊篮,方便人工在安全的情况下掏渣。三、施工过程控制施工过程控制是关键,要求技术员时刻在现场,定时测量钻孔的深度。根

5、据逐桩钻探的钻孔柱状图,在钻机进尺到离溶洞区有2米时,减小钻机的冲程,防止掉钻事故。岩层内冲程控制在1m左右,卵石层冲程要降低到0.5m以内。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少,立即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71、9-0在钻进到10m时漏浆,泥浆在短短的两分钟内就全部流完,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勘探留下来的黑洞。立即将钻头提出,用装载机填石块和粘性黄土的混合物,填3m左右加部分红土和水后开钻重新造浆,在孔内浆造好后重新开钻正常施工。施工后没有再出现漏浆现象,通过小冲程慢进尺的做法,通过10个小时的工作,成功穿过溶洞区,护壁效果反映出来的情况良好。2、10-0在施工到9m时已经进入溶洞区

6、,冲程控制在0.5m,平稳冲砸,进尺正常,并没有出现漏浆现象。由于施工太过顺利,技术人员没有仔细观察钢丝绳的垂直度,钻头突然就被卡住了,一点都拉不动了。立即组织挖机和吊车到现场,加上钻机三台机械共同用力上拉,没有能够成功。但钻头能够活动30cm,这说明钻头偏离不严重,桩孔没有出现塌孔,主要是泥浆比重太大,沉淀太多,加上泥浆的粘结能力导致钻机提不上来。钻机自制了两瓶炸药,爆破后重新用吊车和钻机拉,仍然没有拉上来。经现场勘查发现桩孔护壁质量好,可以抽光泥浆再提钻。在泥浆抽完后由于担心振动过大这能使用钻机提钻,活动高度达到了80cm,但仍然提不上来。派人下去用掏渣筒将钻头上方的沉渣清理后,终于将

7、钻头提上来了。将抽出的泥浆重新灌入,填红土造浆后重新开始钻进,前后耗时两天两夜。3、在施工过程中,有两个桩基出现反复漏浆现象。每次处理都是填充片石和红土、黄土等混合物,由于揭露的溶洞较小,多次处理之后终于将溶洞完全7填充,不再漏浆。通过这两根桩的实际施工经验,认识到在快要打到溶洞时,抛投的片石大部分取用大直径片石,尺寸25~40cm,这样就可以避免再没有发现大量漏浆现象。粘土装袋夹杂于片石内投入,效果更好。通过实践检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