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免疫学防治与诊断课件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免疫学防治与诊断课件教学讲义ppt.ppt

ID:62103174

大小:2.67 MB

页数:50页

时间:2021-04-16

最新免疫学防治与诊断课件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免疫学防治与诊断课件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免疫学防治与诊断课件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免疫学防治与诊断课件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免疫学防治与诊断课件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免疫学防治与诊断课件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免疫学防治与诊断课件免疫学防治免疫预防:利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制剂来建立机体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用免疫学原理,防病、治病所采取的措施免疫治疗:应用免疫学原理,针对疾病的发生机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所采取的措施。2021/10/1特异性免疫类型自然免疫人工免疫自然主动免疫:自然感染自然被动免疫:IgG通过胎盘、初乳SIgA人工自动免疫:接种疫苗、类毒素人工被动免疫:动物免疫血清、胎盘球蛋白等2021/10/1种类死疫苗活疫苗制剂特点灭活,毒强株活,弱毒或无毒株接种途径多采取皮下注射多模拟自然感染途径、少数经皮下注射

2、制品类型可多种疫苗混合使用一般单独使用接种量及次数量大,2-3次(7-10天)用量小,1次保存及有效期易保存,稳定,有效期1年不易保存,稳定性差,4℃数周免疫效果较差,维持数月-2年较好,维持3-5年甚至更长时间副作用较大,但无毒力回复突变较小,但有毒力回复突变灭活疫苗与减毒疫苗比较2021/10/13.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抗毒素:外/类毒素→马→Ab人丙种球蛋白:血浆和胎盘丙种球蛋白细胞因子单抗/基因工程抗体人工被动免疫注意事项注意防止超敏反应早期和足量不滥用丙球被动免疫不能激活免疫系统,故不能产生记忆反应,其保护作用是短暂的。温馨提示2

3、021/10/14.新型疫苗1)亚单位疫苗:提取有效免疫原成分。如HA、NA,HBSAg2)合成肽疫苗:人工合成抗原肽。3)基因工程疫苗编码免疫原基因→载体→体内↓酵母菌、大肠杆菌(体外培养)如:重组抗原疫苗、重组载体疫苗、DNA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2021/10/15.计划免疫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年龄疫苗年龄疫苗出生时BCG,乙肝疫苗(第1针)6个月乙肝疫苗(第3针)1个月乙肝疫苗(第2针)8个月麻疹疫苗(初种)2个月三价脊灰疫苗(初服)1.5岁三价脊灰疫苗(加服),百白破(加强)3个月三价脊灰疫苗(复服),百白破(第1针)4岁三价脊灰疫

4、苗(加服),麻疹疫苗(复种)4个月三价脊灰疫苗(复服),百白破(第2针)7岁BCG(复种),麻疹疫苗(复种),百白破(加强)5个月百白破(第3针)12岁BCG(农村)2021/10/1人工自动免疫的注意事项接种对象:免疫功能低下、与病原体接触机会多、易感者。接种剂量、次数和间隔时间:死疫苗:2~3次,间隔7~10天。活疫苗接种一次。类毒素接种2次,间隔需4~6周。接种途径:死疫苗:皮下;活疫苗:皮内注射、皮上划痕和自然途径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以口服为佳,流感、腮腺炎疫苗以雾化吸入为好。接种后反应:常于接种后24小时发生,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

5、、淋巴结肿大。禁忌症:高热、严重心血管疾病、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甲亢、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和免疫缺陷病等患者,均不宜接种疫苗。2021/10/1(二)免疫治疗概念:指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1.抗体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3.药物治疗免疫增强疗法、免疫抑制疗法2.细胞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过继免疫、肿瘤细胞疫苗2021/10/1(二)免疫治疗概念:指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1、被动免疫治疗:被动增强:

6、抗体、细胞免疫、小分子免疫肽间接作用:过继免疫2、免疫增强疗法免疫抑制疗法2021/10/1二、免疫学诊断目的:用于多种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增殖病、移植排斥反应和肿瘤等)的诊断、疗效评估、发病机制探讨、以及对抗原性物质或免疫细胞的定性、定量,对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及细胞受体的检测等。方法: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实验免疫细胞的测定2021/10/1(一)体外免疫学检测1.体液免疫检测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外均可发生特异性结合,体外可出现凝集、沉淀等反应现象。据此可利用已知的抗原(抗体)检测未知的抗体(抗原)

7、,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也称为血清学反应。具有特异性、可逆性、可见性、比例性等特点。常见的血清学反应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及免疫标记技术等。凝集反应定义:颗粒性抗原+抗体→凝集现象(颗粒性抗原:细菌、细胞等)沉淀反应定义:可溶性抗原+抗体→沉淀现象(可溶性抗原:血清蛋白质、细胞裂解液或组织浸液等)大多沉淀反应是用半固体琼脂凝胶为介质,进行琼脂扩散故也称免疫扩散。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是将一定量已知抗体混于琼脂凝胶中制琼脂板,在适当位置打孔后将抗原加入孔中扩散。抗原在扩散过程中与凝胶中的抗体相遇,形成以抗原孔为中心的沉淀环,环的直径与抗原含量成正比相关。本

8、法常用于测定血清IgG、IgM、IgA和C3等的含量。含抗体的凝胶沉淀环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是将抗原与抗体分别加入琼脂凝胶的小孔中,二者自由向周围扩散并相遇,在比例合适处形成沉淀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