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最新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ID:62118557

大小:1.60 MB

页数:51页

时间:2021-04-17

最新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早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探讨前言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患者若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可达85%~90%,而一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则降为30%~60%。本文通过AE1/AE3免疫组化标记,检测细胞角蛋白在早期宫颈鳞癌术后患者淋巴结中的表达,来探讨淋巴结内微转移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从而为准确地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1.标本的采集回顾性分析2006年1~6月14名FIGO分期为ⅠA~ⅡA期宫颈

2、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所有病例术前未行放、化疗。年龄33~50岁(平均41.4岁)。FIGO分期:ⅠA期1例;ⅠB期11例;ⅡA期2例。术中将切除的淋巴结标本分为四组,即髂总淋巴结组、髂外淋巴结组、闭孔淋巴结组和腹股沟深淋巴结组。术中共取246枚淋巴结。常规HE染色发现228枚淋巴结无转移。所有228枚阴性淋巴结石蜡标本做5μm厚的连续切片2张,一张HE染色复查诊断,一张免疫组化染色。2.实验方法免疫组化法(S-P法)(1)石蜡标本制成

3、5μm切片常规脱蜡,脱水。(2)热修复抗原。(3)滴加过氧化物酶阻断溶液,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4)滴加适量的一抗(鼠抗人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5)滴加适量生物素标记的二抗。(6)滴加链霉素-过氧化物酶溶液。(7)滴加适量DAB溶液显色。(8)苏木素复染脱水,封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3.结果判定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表现为单个散在和2~3个及数个聚集成小团状的癌细胞位于淋巴窦内,呈较强的胞浆着色。细胞质中表达AE1/AE3则判定为微转移阳性。4.统计学分析:数据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条件不满足

4、者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及相关处理。(检验水准α=0.05)结果1.14例患者的228枚阴性淋巴结中,经免疫组化染色发现,3例患者的3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病灶,病例总阳性率21.4%(3/14),淋巴结总阳性率1.3%(3/228)。3枚淋巴结的分布见表1。表1:各组淋巴结的微转移分布情况髂总髂外闭孔腹股沟深总计0/423.8(2/53)1.1(1/87)0/463/228图1ⅠB期宫颈癌患者的髂外淋巴结中微转移灶(SP法,×200)图2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闭孔

5、淋巴结中聚集成团状的微转移灶(SP法,×200)图3,同一枚淋巴结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染色的对比2.我们又将所有阴性淋巴结分为两组,一组为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组,另一组为无转移组。通过比较发现,前一组的微转移检出率要高于后一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表2:两组间微转移分布情况微转移髂总髂外闭孔腹股沟深微转移率A组(73枚)0/111/161/290/172.7%(2/73)B组(155枚)0/311/370/580/290.6%(1/155)注:A组: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组B

6、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组3.在对几种临床特征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微转移发生率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微转移的检出率逐渐增大(X2=8.601,P<0.05)而在其它的临床特征中,如原发灶大小、肌层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等方面,微转移的发生率却没有显著性差异。表3:微转移与各临床特征关系病理特征总例数微转移阳性临床分期ⅠA10(0)ⅠB111(9.09)ⅡA22(100)原发灶<2cm41(25)≥2cm102(20)浸润深度<5mm91(11.1)≥5mm52(40)分化程度高分化60(0)中低分

7、化83(37.5)讨论研究表明,90%以上的宫颈癌发生与HPV感染有关,因此多年来人们对宫颈癌微转移的研究主要将焦点放在对盆腔淋巴结及外周血中HPV基因的检测上,但由于并非所有的宫颈癌患者均有HPV感染,而且其他肿瘤如鼻咽癌、乳腺癌也发现与HPV感染有关,因此将HPV作为微转移的检测标志物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上皮来源的癌细胞如宫颈癌细胞,一般都保留了上皮细胞的部分特征。细胞角蛋白是一种仅存在于上皮细胞中的少见蛋白质。分为Ⅰ型角蛋白和Ⅱ型角蛋白。如果在淋巴组织中检测出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则表明有上皮源性肿瘤细胞

8、播散到淋巴组织中。抗细胞角蛋白抗体AE1/AE3是AE1克隆与AE3克隆的混合。克隆AE1识别Ⅰ型细胞角蛋白,如CK19、CK20,而克隆AE3识别Ⅱ型细胞角蛋白,如CK1、CK2。因此AE1/AE3是广谱抗细胞角蛋白抗体,适用于上皮性和非上皮性肿瘤的鉴别。Juretzka等人采用免疫组化法AE1和CAM5.2标记,检测了49例ⅠA2~ⅠB2期宫颈癌患者的976枚阴性淋巴结标本,结果显示8.1%(4/49)的患者发现有微转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