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下师生互动理论探究

社会学视角下师生互动理论探究

ID:6213499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6

社会学视角下师生互动理论探究_第1页
社会学视角下师生互动理论探究_第2页
社会学视角下师生互动理论探究_第3页
社会学视角下师生互动理论探究_第4页
社会学视角下师生互动理论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视角下师生互动理论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社会学视角下师生互动理论探究  【摘要】师生互动是课堂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是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而对教学工作来说,师生互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师生互动的含义及理论进行了阐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关键词】师生互动互动理论【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20-02对教学工作来说,师生互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是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而个体的社会化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在互动中才能发展出个性与自我。正如社会学家库利所说:“人性是逐渐形成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共同参与,他就

2、不能获得个性,而人性会在孤独中衰退。”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一师生互动的含义7“互动”是一个从社会心理学引入到教学领域的概念。互动,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狭义的互动是指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即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等进行的交互活动和交互影响。可以看出,无论是互动还是师生互动,都是发生在主体间的借助一定的媒介发生的一种相互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主体既可以是个体间、群体间,也可以是个体与群体间的;媒介既可以是

3、符号,也可以是语言、手势。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师生互动的含义:1.师生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有学者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将互动划分为师生互动、师班互动、师组互动三种课堂互动类型,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是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2.互动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的行为时才产生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之间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互动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只有当师生共同意识到了互动的重要性和作用时,双方才会积极主动的促成这一行为的实现,并完成教学任务。3.师生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大多数互动过程中不仅交流信息,而且还交流思想感情。

4、如果没有信息的交流,或者互动双方互不理解,互动就无法进行。师生的互动是为了传授知识和获得学生的反馈,因为双方要用彼此都能理解的语言来互动,有时互动还兼有情感交流的目的,如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学生对老师的崇拜等等。74.师生互动的形式各种各样师生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的。比如教师通过信件、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手段在课下与学生进行信息的交流,形成互动。这也是除了课堂面对面的师生互动外的另一种重要的师生互动形式。5.师生互动会对互动双方及环境产生一定的作用师生互动不仅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还有可能对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在班

5、级中,如果师生经常一起讨论各种问题、交流学习经验、一起外出参加社会实践,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凝聚力,也能促进师生的相互了解,为教学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二师生互动的理论在社会学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互动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被认为是欧洲第一位互动理论家。在美国,形成了以米德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符号互动论。后来,布鲁默和库恩等人发展了米德的思想,分别建立了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和以库恩为首的衣阿华学派的现代符号互动论两大学派。1.符号互动理论7该理论主要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斯、美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米德的思想。詹姆斯提出了“社会我”的概念证明,并区分

6、了“物质我”、“精神我”和“社会我”的关系,这一点对于互动过程的研究至关重要。所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声音、语言、手势等都是符号。只有当互动双方都能够确定和理解各自的处境,能够进行符号沟通时,才能顺利进行师生互动。此派的观点如下:第一,符号在人们的互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运用符号进行的,是符号的互动。师生的互动也是运用符号进行交流、信息传递的过程,有时是语言的提问,有时是一个眼神的暗示等等。第二,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要理解某个行动,就要对行动者赋予其活动的意义做出解释。如在讨论问题时,如果教师点头或微笑,我们便会想

7、到教师是在表示赞成或认可。7第三,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意思和意向,并以此为根据指导自己的行为。如在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之后,老师经常用微笑来结束,如果学生理解成老师赞成自己的回答,那么他下次就会更积极的回答问题。反之,如果把微笑理解成不赞成,那么他下次就会刻意的回避老师的提问。有时学生往往根据自己所认识到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如把教师的微笑理解成表扬和鼓励,那么学生会以此认为老师喜欢自己,自己也会努力的实现这个期望,以取得老师的再次表扬,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在要求教师运用符号时,要运用学生

8、可以理解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