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传播学视角下微博情绪化传播探析

社会传播学视角下微博情绪化传播探析

ID:6214219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06

社会传播学视角下微博情绪化传播探析_第1页
社会传播学视角下微博情绪化传播探析_第2页
社会传播学视角下微博情绪化传播探析_第3页
社会传播学视角下微博情绪化传播探析_第4页
社会传播学视角下微博情绪化传播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传播学视角下微博情绪化传播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社会传播学视角下微博情绪化传播探析  摘要:微时代自媒体的大热为民众自我表达和积极参与社会事件的讨论提供了一个舞台,微博等网络舆论的发展对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网民的个人情绪化表达与传播,这对于公民社会和理性表达是个阻碍。本文从社会传播学的角度剖析微博传播中个体情绪社会化传播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平等对话与构建社群属性的途径。关键词:微博;身份建构;社群;对话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2-0016-0310微博是完全不同于大众传媒的自媒体,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

2、息分享、传播与获取的开放式平台,不仅仅在信息传播上是即时的、自主的,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微博用户自成一统,成为一个微社区,微博用户间的关系呈交互式形态,关注与被关注均是源于社会关系。因此,微博传播平台是一个高度自我和基于个人中心性的关系的呈现,这一全新的传播形态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话语模式,也正是这样的“自我为中心”的话语表达带来了传播的情绪化表达与个体情绪的社会化传播问题。任何媒介都是一把双刃剑。微博情绪化传播带来信息环境污染与失衡,并一定程度上虚幻出社会幻觉、社会行为的盲目与冲动。这一逆转性的后果往往是出乎所料的,美国著名新闻学者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指出,人的

3、行为已经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做出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1]。微博信息传播中大量未经考证的信息与个人情绪化表达更容易引起民众的转载和关注,留言和谣言的长尾效应由此被放大并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并破坏社会秩序的负面影响不时发生,例如在钓鱼岛爱国意识表达中,个别微博意见领袖、网络红人对“钓鱼岛”事件“煽风点火”、“火上浇油”,对“反日”观念和行为进行调侃、戏谑,此舆论漩涡卷进了“沉默的大多数”,直接诱发了“打、砸、抢”恶性事件。一直以来类似的网络暴力事件也从未间断,从郭美美事件到韩寒现象,再到钓鱼岛暴力上演。这些事件的出现也并非偶然,一定程度上与我们

4、的传播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人们的社会行为与意识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对新媒体之下的传播环境的一个回应和感知。一、群体身份与意识的同化10微博使用的个人终端化,让我们每个人变成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民众的自我表达意识在微博的自主平台上得以实现,思想意识的表达前所未有的强烈。话语表达体现的是个体或群体建构和维系其社会身份的自觉意识。布尔迪厄在构建阶级框架的过程提供了一种符号化的身份模型,社会个体和群体的身份差异除了依据经济利益外,在社会荣誉的天平上的排列使得关于个体才能、天赋、秉性的意识形态被强有力的合法化,更易识别[2]。微博信息传播中掌握着大量社会资本——信息资源的新旧媒

5、体人以及专业、资深人士,他们发布信息并对新闻时事与热点进行个性化与多角度评析,成为微博意见领袖;网民的参与与积极互动、转播等形成了舆论的漩涡。这种舆论的漩涡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微博意见领袖们文化权利的场域,所以,意见领袖身份特征的构建实质上是现实社会中的权利与权威在微博传播中的彰显[3]。微博舆论表达对于社会身份的合法化路径更深刻的是体现在群体身份与意识的同化过程中。微博传播中,民众参与社会公共事件的讨论与评价的指标即为正义。正义成为微博意见领袖们的“包青天情结”唯一的道德货币;在社会道德规范的折射下这一正义道德货币被合法化并在舆论的发酵中得到强化,人们通过与自我身份意识

6、相关的描述或解释,或者通过对具体语境中的具体事情的描述来维系、增强或保护其身份意识。10神圣的目的也要依靠神圣的手段来实现。微博中的精英和名人们在身份的维护建构中却往往是以语言暴力的绝对权力来实现的,屡屡道德失范,互相攻击、谩骂。在韩寒事件中,“挺韩派”和“倒韩派”目标一致且都有道理但是却吵到一起,打口水仗。这样的非理性的情绪化表达借助一个接一个的新闻与社会事件不断上演。微博的影响力不是靠谩骂得来的,它是基于对真相的探求和理性表达。二、群体幻觉和无意识聚能人类的幻觉最早来源于对自然的敬畏,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不再相信神灵,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人文科学的领域里,哲学幻觉一

7、度掀起风潮。进入现代之后,社会制度问题及其讨论甚嚣尘上,当民众对社会现实感到不满时,所有的弊病就被归结到制度上。我们知道,制度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制度是观念、感情和习俗的产物;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它无法随意选择自己的制度就像它不能随意选择自己的头发和眼睛的颜色一样。但实际情况却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制度能够改革社会的弊端,于是民众开始憧憬,甚至用暴乱来满足他们的社会幻觉[4]。这种幻觉往往借助于民主、和平、爱国等口号和套话来激发民众潜意识里的期望并传染开来,而民众的自身利益并未在实质上得到维护,民众的话语和意识也并未能够有效沟通和交流。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