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机械设计手册之斜齿轮解析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最新机械设计手册之斜齿轮解析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ID:62143665

大小:756.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1-04-19

最新机械设计手册之斜齿轮解析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机械设计手册之斜齿轮解析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机械设计手册之斜齿轮解析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机械设计手册之斜齿轮解析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机械设计手册之斜齿轮解析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机械设计手册之斜齿轮解析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机械设计手册之斜齿轮解析直齿轮:渐开线→渐开面;基圆→基圆柱节点C→节线C-C;啮合线N1N2→啮合面渐开线形成→KK∥NN→渐开面§10-7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一、齿廓面的形成及其啮合特点1.齿廓面形成斜齿轮:KK与NN成b角→渐开螺旋面端面→直齿轮相同→渐开线2.啮合特点啮合线→短→长→短平稳性↑、冲击、振动↓、↑→承载↑结束§10-7斜齿圆柱齿轮传动1.螺旋角二、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Bπdlβnnn2.端面参数和法向参数垂直于齿向的平面→法面→选刀→标准参数(mn、n、hn*、cn*)垂直于轴线的平面→端面→几何尺寸计算①模数mn、mtpn=ptcos→mn=mtcos

2、分度圆上→8°~20°②压力角n、t结束五、斜齿轮的当量齿轮与当量齿数仿形法加工→法向强度计算→法向齿形→不易精确求出斜齿轮的法向齿形与齿数是多少的直齿轮的齿形相对应(近似)该虚拟直齿轮→当量齿轮→当量齿数法面投影,分度圆→椭圆短轴半径→r;长轴半径→r/cosC点的曲率半径为:分度圆半径、模数、压力角分别为、mn、n的直齿轮→当量齿轮→zv>z§10-7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与斜齿轮的法齿形相当的虚拟直齿轮→该斜齿轮的当量齿轮虚拟直齿轮的齿数→该斜齿轮的当量齿数zv结束六、斜齿轮不根切的最少齿数§10-7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标准斜齿轮正常齿zvmin=17zmin<17不根切

3、结束七、斜齿轮传动的主要优缺点§10-7斜齿圆柱齿轮传动1)啮合性能好渐入渐出总啮合线长,重合度大对误差的敏感性小。更适合高速重载下传动2)尺寸可比直齿轮更紧凑。3)容易配凑中心距。4)产生轴向力(螺旋角ß的适宜范围是8~20º,人字齿轮可达45º)结束八、交错轴斜齿轮传动简介§10-7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当两个外啮合的斜齿轮时交错轴斜齿轮传动1O1O22a12O1O212=1+21)正确啮合条件啮合时齿向一致:mn1=mn2=mn1=n2==

4、1+2

5、注意:1、2同向取同号;反向取异号端面模数(压力角)不一定相等2)从动轮转向和传动比12O1O212

6、=1-2结束八、交错轴斜齿轮传动简介§10-7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当两个外啮合的斜齿轮时交错轴斜齿轮传动1O1O22a12O1O2v2v1v2112=1+23)从动轮的转向12O1O212=1-2啮合点处速度方程:4)中心距两轴的公垂线结束八、交错轴斜齿轮传动简介§10-7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当两个外啮合的斜齿轮时交错轴斜齿轮传动5)传动特点(1)可实现任意两交错轴之间的传动。(2)调节螺旋角可改变从动轮转向和中心距。(3)齿面为点接触。(4)齿面接触点沿齿槽方向的相对滑动速度V21较大(5)产生轴向力。使用场合不宜用于高速和大功率的传动,多用于仪表或载荷不大的辅

7、助传动机构中。结束§10-7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思考题:p35410-10、11、12、13作业题:p35810-32结束第8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分析与计算8.1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分解{end}8.2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8.3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在电路系统中存在大量的非正弦周期量。f(t)t0A-A0A-Af(t)t矩形波三角波8.1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分解(1)对于非正弦周期函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展开成直流分量和一系列频率成整数倍的正弦分量之和。这个展开的收敛级数也称傅立叶级数。周期函数f(t),周期为T,则:8.1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分

8、解(2)A0--恒定分量或直流分量Akmsin(kωt+φk)---k次谐波A1msin(ωt+φ1)-基波或一次谐波系数a0、ak、bk的求解:8.1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分解(3)f(t)t0A-A0A-Af(t)t{end}8.1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分解(4)平均值非正弦周期电流i和电压u在一个周期的平均值,也就是它的直流分量。用I0,U0表示。有效值根据有效值的定义:由此可得:8.2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1)非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因为,瞬时功率p=ui平均功率所以:P=P0+P1+P2……+Pk其中,P0=U0I0----------直流分量的功率P1

9、=U1I1cos1----------基波分量平均功率,1为u1和i1的相位差Pk=UkIkcosk----------k次谐波的平均功率,k为uk和ik的相位差8.2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2)例1:单口网络端口电压、电流为:i(t)=10sin(t-60o)+2sin(3t-135o)A,u(t)=100+100sint+50sin2t+30sin3tV,且u(t)与i(t)为关联方向。试求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及单口网络吸收的功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