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正常异常心电图幻灯片.ppt

最新正常异常心电图幻灯片.ppt

ID:62145331

大小:4.51 MB

页数:64页

时间:2021-04-19

最新正常异常心电图幻灯片.ppt_第1页
最新正常异常心电图幻灯片.ppt_第2页
最新正常异常心电图幻灯片.ppt_第3页
最新正常异常心电图幻灯片.ppt_第4页
最新正常异常心电图幻灯片.ppt_第5页
最新正常异常心电图幻灯片.ppt_第6页
最新正常异常心电图幻灯片.ppt_第7页
最新正常异常心电图幻灯片.ppt_第8页
最新正常异常心电图幻灯片.ppt_第9页
最新正常异常心电图幻灯片.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最新正常异常心电图幻灯片.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正常异常心电图4.复极:心肌细胞由除极状态全部恢复极化状态这一过程称之。除极波:在心肌细胞除极过程中描记的曲线图称之。复极波:在心肌细胞复极过程中描记的曲线图称之。5.心肌细胞除极、复极过程中与探查电极位置和波形:(图)(1)单一心肌细胞:(2)正常人的心电图:心肌细胞除极、复极电位变化与探查电极位置和波形心脏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主要是由:窦房结、结间束(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前结间束,称为Bachmann束)、房室结、希氏束(Hisbundle)、束支(左、右束支及左束支的前、后分支)以及蒲肯野氏纤维(Pukinjefib

2、er)构成。激动沿着上述传导系统最终引起心室肌收缩,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传导,可引起一系列电位变化,形成心电图上相应的波段,临床心电学对这些波段已规定了统一的命名。心脏除极、复极与心电图各波段的关系★正常每一心动周期典型心电图波组及代表的意义: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是心房的除极波。P-R段:反映房室交界区及希氏束、室内传导系统除极过程中的微弱电位变化。呈零电位而显示为等电位线。P-R间期:反映激动从窦房结发生经心房、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束支及浦肯野纤维传至心室肌所需的时间。(自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前的时间,

3、也称房室传导时间)。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是心室除极波的总称。S-T段: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自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平线)。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是心室的复极波。Q-T间期:反映左、右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总的时间。U波:代表心室的激后电位,机理不明。综上每一正常心动周期典型心电图波组包括:1.四个波(P、QRS、T、U)2.三个段(P-R、S-T、T-P)3.两个间期(P-R、Q-T)4.一个J点(QRS波群的终末部与S-T段起始部的交接点)每一正常心动周

4、期典型心电图波组正常心电图QRS波群命名示意图★四、心电图导联概念心电图导联:是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的正、负极两端相连接,用于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式称之。(一)常规12导联体系1.肢体导联:(1)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Ⅰ、Ⅱ、Ⅲ。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加压右上肢导联:avR(反映右心电位变化)加压左上肢导联:avL(反映左心电位变化)加压左下肢导联:avF(反映左心电位变化)2.单极胸导联:V1、V2:反映右心室电位变化V3、V4:反映室间隔近心尖部电位变化V5、V6:反映左心室电

5、位变化胸导联V1~6的安放位置胸导联探查电极放置位置: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3V2至V4两点连线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二)附加导联1.V7、V8、V9导联:将探查电极分别移至左腋后线、左肩胛线、后正中线与V4同一水平处。适用于左室肥厚,后壁心肌梗死,心脏移位。2.右胸导联(V3R~6R):将探查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3~6相对应的部位。适用于小儿心电图,右室肥厚,右室心肌梗死、右位心,心脏移位。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方法与正常心电图一、测量方法★(一)心电图

6、纸的组成1.横线距离:代时间,计算各波、间期的时间。2.纵线距离:代表电压,计算各波振幅的高度和深度。(二)心率的计算1.心律齐者:2.心律不齐者:(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1.各波振幅的测量:心电图的坐标1.心电图纸为坐标纸,每个小方格的长、宽各为1mm。心电图纸横向坐标的距离代表时间,记录常规心电图时,心电图的走纸速度为25mm/s,故每一小格代表0.04s。心电图纸纵向坐标的距离代表电压的振幅,标准电压为1mv等于10mm,每小格电压等于0.1mv。2.心电图机走纸速度常有25mm/s、50mm/s两种;电压常有1/2、1、2三种

7、。心率测量1.单位:次/分钟(bpm)2.计算:A.规则心率:60/P-P间期(s)或R-R间期(s)。B.不规则心率:6s内P或R波的数目剩以10或3s内P或R波的数目剩以20(即每分钟内心跳次数)。常用于AF、Af中心室率的计算。心率测量2.各波时间的测量:★3.R峰时间的测量(室壁激动时间VAT)概念:★4.各间期的测量:5.S-T段移位的测量:★(四)心电轴1.概念2.测量方法(1)目测法:(2)振幅法:正常心电轴的范围及左、右便移的临床意义。平均心电轴目测方法示意图电轴偏移的分类(国内)正常:(0°)+30°~+90°左偏:

8、+30°~-30°轻、中度左偏(+30°-0°轻度左偏;0°~-30°中度左偏)>-30°重度左偏(-30°~-90°)右偏:+90°~+120°轻、中度右偏>+120°显著右偏(+120°~+180°)+18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