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对意志动机现象学反思

胡塞尔对意志动机现象学反思

ID:6214907

大小:43.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1-07

胡塞尔对意志动机现象学反思_第1页
胡塞尔对意志动机现象学反思_第2页
胡塞尔对意志动机现象学反思_第3页
胡塞尔对意志动机现象学反思_第4页
胡塞尔对意志动机现象学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胡塞尔对意志动机现象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胡塞尔对意志动机现象学反思  [摘要]胡塞尔运用先验现象学的方法对建立在自然因果律和经验心理主义基础上的动机论进行了批判。他指出,动机不是经验事件的发生,它属于精神因果性,是精神事件的发生。对动机的讨论不能采取心理联想和经验事实的解释方法,这是一种自然主义的实在论立场。现象学的动机论必须从先天的本质结构层面来考察。伦理意志的动机属于精神科学的领域,对此我们只能采取现象学的理解方法。为此,胡塞尔不仅区分了主动的动机和被动的动机,而且指出了动机在精神主体的人格自我中的起源。结合伦理学史关于理性动机和情感动机的争论,胡塞尔深入批判了以休谟为代表的情感动机论和

2、以康德为代表的义务动机论。最后他指出,规定意志的伦理动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价值;二是人格自身规定的义务意识,即人格动机。[关键词]现象学动机人格价值[中图分类号]B8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539(2013)05-0060-0720从传统伦理学史上看,动机(Motivation)有多种意义(最基本的有两种,即自然的因果性和自由的因果性),它们常常和意志、情感等联系在一起。胡塞尔不仅承继了康德先验动机论的思路,而且经由布伦塔诺继承了叔本华的一些思想,并且把它扩展到逻辑认识领域。他在《观念Ⅰ》§47的一个脚注中指出动机是现象学的基本

3、概念,它属于纯粹本质的领域。胡塞尔把它列入纯粹意识的区域,作为先验现象学的一个奠基性概念来讨论。在《观念Ⅱ》中,胡塞尔花费了很大的篇幅来讨论动机和因果性之间的关系,指出动机是精神世界的基本法则,并据此反驳自然主义的因果性。在这里他对动机进行了多层次的探讨,不仅讨论了理性的动机和作为动机的联想,还讨论了质料的动机和形式的动机,以及人格动机等。下面我们对动机的讨论限制在伦理领域,并主要结合《伦理学导论》来阐述。一、动机一精神因果性及其两种形式20在《1908-1914年的伦理学和价值论的讲座》中,胡塞尔在讨论形式价值论时提出了“作为理性结果法则的先天的动机

4、法则”。他对意志活动与判断活动进行了类比。他指出,与分析逻辑相应,在分析的意志领域也存在原因和结果的命题,它表现为一种手段和目标的关系。用胡塞尔的话来说,“目标决定、目标意图作为意志原则,作为与决定相关联的手段的意志前提,都可以被视为意志一后果命题”。他进一步指出,形式价值法则是意志的先天的动机法则,即“价值是意志的动机”,这是先天的动机法则。在形式实践学阶段,意志的动机表现为一种理性结果,这种理性结果表现为对最高价值和善的选择,即“做你能达到的最高善”。意志动机问题涉及一种决定和选择实践目标的原因。为什么要选择最高的善?在形式实践学阶段,胡塞尔认为,

5、原因就在于最高的善是理性明察到的最高价值,是意志能够实现的最高实践目标。但是这样的回答似乎还没有解决问题,为什么我不选择相对比较高的善,而一定要选择最善。在胡塞尔看来,这样的追问已经触及伦理的原则性问题。伦理的有效性法则不能建立在相对主义的基础上,“比较善是善的敌人”。对实践善的选择不能选择相对的较善,而必须选择具有绝对应当的唯一的最善。我为什么应当这样选择?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站在经验心理主义的立场,采取一种经验事实的发生解释,即自然因果性的解释,我们就会进入一个无限的因果链条之中,其结果是无法解释。胡塞尔指出,对动机的讨论不能采取这种心理联想和经验

6、事实的解释方法,这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立场。现象学的动机论必须从先天的层面着手考察。伦理意志的动机属于精神科学的领域,对此我们只能采取现象学的理解方法。20由此,胡塞尔把现象学意义上的动机理论与建立在经验和心理联想基础上的动机理论区分开来。他指出,近代的自然心理学对精神的特殊本质及其起源的整个判断都是错误的。他们的理论基础是联想心理学,他们把精神解释为完全是感性的,这种对于所有精神的特殊本质的解释一开始就是盲目的。“因为它通过一种荒谬的精神自然化,从而盲目地形成精神的本己意义。精神存在的本己意义应该根据精神事件的本源才能得出。……早在1894年狄尔泰在他著

7、名的柏林学院论文,即关于描述和分析的心理学中,就指出,需要一种新的理解性的解释心理学作为精神科学的基础,以此反对一种以自然科学的方式、按因果关系解释的心理学。”胡塞尔强调指出,“所有精神性东西的特有本质都回溯到所有作为意向性体验主体的精神化主体的本质;这些主体是我的(Iche)、人格性的主体;这种作为人格的主体以意识的形式存在,并执行各种各样的意识,经验的、表象的、情感的、价值的、追求的和行动的意识”。这种人格主体在它的意识生活中以双重的形式发展着:在被动的和积极的意识生活中构造它的周围世界。他进一步指出,“确切地说,动机并不包括所有那些因果性,而仅仅

8、特别地在被称为我的行为的这个领域有它的位置”。针对自然主义的实在动机论,胡塞尔立足于意向性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