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兼用型蒲公英高产栽培技术

药食兼用型蒲公英高产栽培技术

ID:6215447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7

药食兼用型蒲公英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药食兼用型蒲公英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药食兼用型蒲公英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药食兼用型蒲公英高产栽培技术_第4页
药食兼用型蒲公英高产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食兼用型蒲公英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药食兼用型蒲公英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蒲公英营养丰富,是一种珍贵的药食兼用型植物。对其营养价值、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效益做了概述分析,为蒲公英研究开发提供参考。关键词:蒲公英;营养价值;栽培技术;效益蒲公英是最常见的野菜资源,又名黄花地丁、婆婆草(丁)、奶汁草、黄花三七、蒲公草等,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欧洲,世界各地均有生长,在欧洲和亚洲已被食用了几个世纪。在中国北方地区生长较为普遍,除东南及华南省区外,几乎遍及全国[1-4]。在众多绿色无污染的山野菜品种中,蒲公英风味独特、药食兼用,深受人们青

2、睐,其高效开发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1营养价值与生物学特性1.1营养价值蒲公英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据统计,蒲公英中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81.43g/kg,氨基酸含量高于大多同类野生植物。每100g鲜菜中含碳水化合物5g、脂肪1.14g、蛋白质4.8g、粗纤维2.1g、胡萝卜素7.357mg,还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VC、尼克酸和β-胡萝卜素等。蒲公英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如Na、Fe、K、Ca、Cu、Zn、Co、P和Mn等,其中K的含量最高,是Na含量的8倍,因此蒲公英是难得的高钾

3、低钠盐食品,其铁的含量为各种野菜之冠。蒲公英中不仅含有蒲公英素、蒲公英醇、胆碱、有机酸、菊糖、葡糖糖甙等营养素,同时还含有人体中稀缺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硒元素,蒲公英中的硒含量达到147μg/kg,是自然界中罕见的富硒植物[5-9]。1.2生物学特性蒲公英喜较冷凉的环境,成熟的蒲公英种子没有休眠期,在土壤化冻后即可萌发,气温达5℃以上即能生长,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20℃,在25~30℃以上发芽慢,生长发育不良,品质老化。所以春、夏、秋3季均可进行播种。在15℃左右发芽较快,叶片平铺于地面上快速生长,在适宜的温度

4、下,叶片呈深绿色。开花结果期喜较干旱的环境,对光照的适应性强,长日照有利于开花结果。较耐旱、耐盐碱,对湿度要求不严,营养生长期要求土壤湿润。种子播于湿润土壤中,90h左右即可发芽。在肥沃的沙壤土上可获优质高产,在黏性土壤中生长易老化。一般从播种至出苗需5~6d,出苗至团棵需20~22d,团棵至开花需40d左右。条件适宜的可多次开花,开花至结果需5~6d,结果至种子成熟需10d。若5月末采收种子后立即播种,从播种至出苗需要10~12d;7-8月份播种,从播种到出苗需15d[10]。7蒲公英全株呈莲座状,叶子呈匙

5、状或狭长倒卵形,平铺地面或向上生长,叶片全部茎生,3~7层。茎叶富含白色乳汁,根为圆锥形直根,长达20cm左右,侧根极少,1条根上可着生1至数个植株,其个数与生长年限及采集情况有关。2栽培技术2.1整地播种蒲公英虽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喜肥沃、湿润、疏松、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播前深翻地20~25cm,整平耙细,做成畦,畦宽1.2~1.5m、长10~20m。在畦内开浅沟播种,沟距12cm,沟宽10cm。然后将种子播于沟内,播种后覆土,土厚0.3~0.5cm。约l0d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10d左右

6、进行间苗,株距8~10cm,行距30cm,撒播的株距15cm即可。667m2用种量大约250kg[11-12]。2.2田间管理重点是水肥管理。每667m2施4500~5000kg农家肥,过磷酸钙20kg作底肥,既起到施肥效果,又可以保护根系安全越冬。翌春返青后可结合浇水施用化肥,667m2施尿素10~15kg,过磷酸钙8kg。为提早上市,早春可采用小拱棚覆盖。7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若出苗前土壤干旱,可在播种畦的畦面先稀疏散盖一些稻草等覆盖物,然后轻浇水,待苗出齐后扒去盖草。出苗后应适当控制水分,使幼苗茁壮生长

7、,注意防止徒长;在叶片迅速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叶片旺盛生长。蒲公英植株采收后,根部受损流出白浆,此期不宜浇水,以防烂根。冬前浇1次透水,然后覆盖马粪或麦秸等,以利于越冬。2.3中耕除草蒲公英出苗10d左右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以后每10d左右中耕除草1次,直到封垄为止,做到田间无杂草,封垄后则进行人工拔草。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定苗。2.4病虫害防治人工栽培蒲公英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一般病害有叶柄病、褐斑病,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

8、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每10~15d喷1次,老龄植株或进入生殖生长期的植株每7~10d喷1次,连续3~5次。蒲公英根系为肉质直根系,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为害较为严重。害虫蛀食鳞茎后造成空洞,使植株衰弱,影响产量和品质。可施用90%敌百虫1000倍液进行灌根,发现虫害应及时防控。2.5保护地栽培在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蒲公英可实现周年生产,栽培时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在节日期间提早上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